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412章 明朝八局(1/2)

作者:星空背厚字數:4298更新時間:2023-08-18 19:57:45

    第412章  明朝八局

    隻見這位錦衣衛來到百裏秀的麵前抱拳鞠躬道:

    “百裏先生,太子殿下有請!”

    百裏秀當然也沒有墨跡,當下就跨上了錦衣衛所前來的馬跟著前來的錦衣衛直奔皇宮而去。

    這一幕自然是把蔡媒婆以及曾靜還要周圍擺攤的商販給看的目瞪口呆,什麽時候這位擺攤賣椅子的木匠和大明的太子扯上關係了。

    至於為何太子會讓錦衣衛來找百裏秀,自然是因為前天的事情了。

    在百裏秀留下鏡子和四輪馬車揚長而去之後,朱元璋自己研究了一番之後,就又讓人把馬車送到了兵仗局,讓裏麵打造武器的工匠們仿製一下。

    然而讓朱元璋有些失望的是,在兵仗局裏的鐵匠們忙活了一天,一夜的功夫卻沒有辦法打造出百裏秀在四輪馬車上所用的滾柱軸承。

    而兵仗局並不屬於工部,而是屬於明朝內府八局中的一個。

    明朝的八局是明宦官管署統稱。即兵仗局、銀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針工局、內織染局、酒醋麵局、司苑局。各有掌印太監、僉書、監工等。

    兵仗局設於洪武年間,職掌成造皇帝的各類衛士及錦衣衛所需各式盔甲兵器以及一部分火器。

    在《大明會典》的卷一九二雲:今兵仗局“成造修理擺朝上直圍子手、錦衣衛官旗將軍,及都知監帶刀長隨,兌領盔甲軍器”。這些軍器盔甲每三年成造一次,由工部具料。而弓弩火器則“不時成造”。明初火器的成造主要由內府兵仗局負責,正統以後漸由軍器局分造。

    兵仗局所造盔甲軍器有九十餘種,火器四十多種。其火器主要供給各邊關使用。兵仗局設掌印太監一員,提督軍器庫太監一員,該局的工匠人數基本在一千七百人左右,最多時達三千多人。兵仗局附設火藥局,實則是兵仗局的軍器庫。內府兵仗局是明代很重要的軍事手工業,它與軍器局、各地方衛所的軍器生產共同支撐起明代的軍事工業,並在其中起著一定的主導作用,兵仗局所造兵器有時成為各衛所成造兵器的標準。

    銀作局,設於洪武三十年,初設大使副使各一員,後改設掌印太監一員。銀作局“掌打造金銀器飾”,如金銀錢、金銀豆葉、金銀錠等等,銀作局所造,該局製作的金銀豆、金銀葉,重皆不足一錢,主要是供欽賞之用。此外,銀作局還承擔一部分其他工作,如為鑄造親王印符、金牌的金牌廠的產品鍍金等。銀作局的工匠人數一般在二百至三百人之間,規模較小。

    巾帽局,設掌印太監一員,其工匠在五百人左右。“掌造內宮諸人紗帽、靴襪及預備賞賜巾帽之事”。負責內官、內使所用平巾官帽以及駙馬、藩王所用旗尉帽靴。賞賜的對象包括新選中的駙馬、新升任的司禮監秉筆太監,以及隨藩王之國的旗尉。巾帽局所造諸物的工價從工部支領。

    內織染局設於明初,洪武二年內府即有尚染局之設,洪武十七年、洪武二十八年更定內官諸監庫局時,都設有織染局。內織染局的職責“掌染造禦用及宮內應用緞匹”,洪武二十六年定“凡供用袍服段匹及祭祀製帛等項,須於內府置局,如法織造,依時進送”。這以後就形成了一項製度即“內織染局以應上供”。內織染局織造皇帝在重要場合穿用的袍服時,要由欽天監擇日,禮部祭告,然後才能開工。如冬至大祀所用十二章袞服、皮弁服即如此。內織染局設掌印太監一員,工匠額數嘉靖十年為一千三百十七名,可見其生產規模很大。內織染局的外署有藍靛廠,在都城西,另外在朝陽門外還有一處外廠,是“浣濯袍服之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