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四十五章 驚蟄(1/5)

作者:烽火戲諸侯字數:11832更新時間:2023-08-20 12:17:06

    祥符元年的雨水時節,北涼王府摘去了所有大紅燈籠,喜慶的鮮紅春聯也在這一日淩晨換上了白底聯子。恰有斜風細雨,樹欲靜而風雨不止,子欲養而親已不在。

    雨點敲在鱗鱗千萬片攢簇的瓦上,由遠而近,輕輕重重輕輕,裹出一股股纖細水流沿瓦槽與屋簷潺潺瀉下,如酒掛杯,敲擊與滑音密織結網。當清涼山府門外換了人人可見的聯子,整座涼州城都懵了,一傳十十傳百,許多老人都壯起膽來到山腳王府外頭,親眼見到了那幅慘白底子的春聯,然後一個時辰後,滿城不再能聞一聲爆竹一聲鍾鼓,盡懸白燈籠,盡換白底聯。涼州城主道直達北涼王府,街上滿縞素,然後涼州刺史胡魁身披由最粗生麻布製成的斬衰喪服,率領所有涼州府官,一同趕到儀門外,胡魁不曾步上台階,而是站在石階底,麵向城中主道上數萬涼州百姓,沉默片刻,轉過身,竭力嘶喊道:“一拜!”

    風雨如晦,街上白茫茫跪了一大片,一拜三叩首,三叩之響,聲聲重如春雷。

    “再拜!”

    “三拜!”

    一拜三叩首,三拜九叩首。

    ————

    太安城,驚蟄。京官都以早朝為苦事,許多官場老油子早就練出了準時踩點進入宮禁的本事,隻是今日朝會十之八九都早早簇擁在宮門外,禦道上呈現出一種雲波詭譎的喜慶氛圍,也沒有誰去戳破那一層窗紙,雖然太安城已經都知道北涼那個老家夥可算死了,不知多少人在拍手叫好,成群結黨,為此浮了一白又一白,大醉酩酊,得讓人扛了回家。按照離陽王朝的宗藩法例,藩王身死,需由世子八百裏加急稟報京師內的朝廷和宗人府,徐瘸子是一位異姓王,宗人府就罷了,但照理說也得快馬加鞭告知趙室,隻是太安城這邊禮部苦等不得,趙家天子也大度得不去計較,隻是定下章程,在今日早朝上評定北涼王諡號,先由禮部上呈奏章,為此禮部雞飛狗跳,先是跟那人屠是親家的禮部尚書盧道林托病不出,對禮部事務徹底撒手不管了,群龍無首的禮部,兩位正三品的左右侍郎本就道不同不相為謀,相互推諉,而執掌禮部祠祭的清吏司蔣永樂跟兩個奸猾侍郎一比,本就官階低了一品,又管著奏議諡號一事,其實以往賜頒文武諡號,都有跡可循,天子心思並不算太過深重,宋家小夫子的“文懷”,陸費墀的“文恭”,就都出自他的手筆,兩者在離陽美諡中位置偏後,隻是按照諡書解義,懷字四意,蔣永樂取了其中“稱人之善”,符合以月旦評名動天下的宋小夫子身前功勳,青黨老魁首陸費墀的恭字取了“供奉也”之義,皇帝陛下都準奏,朝廷上也沒有任何異議,雖說蔣永樂在宋老夫子的諡號奏議上栽了跟頭,可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對此也沒誰太過苛責他這位清吏司。

    隻是到了北涼王徐驍這裏,要嚐試著給這位人屠蓋棺定論,他蔣永樂有幾個膽子?有幾顆腦袋可以砍?即便僥幸猜中帝王心思,隻要不合天下清議,或是不合廟堂重臣的胃口,甚至是被北涼那幫武人記恨,他一個小小的清吏司,隨便給人穿雙小鞋,這輩子在仕途上就算沒戲了。蔣永樂在今天早朝三日前就受了皇命,結果張廬出身的禮部左侍郎板著臉說評“戴”字,當時蔣永樂就嘴唇顫抖,戴字是武封十八中倒數第二字,大致寓意是“無功無過”,蔣永樂氣得臉色鐵青,搗糨糊不是這個搗鼓法,隻要敢將這個字推到朝會上,誰都要拿他這個遞出奏章的清吏司落井下石,結果顧廬門生的右侍郎潘春劍更加不要臉,一心要把他往火坑裏推,輕輕巧巧說了分明是惡諡裏“煬”字,因為本朝沒有平諡的說法,也極少給臣子立惡諡,多是美諡,隻是高低不同而已。蔣永樂差些就要給了這家夥一記老拳,不過到底沒這份膽識,潘春劍是實打實的沙場武人出身,真要打起來,十個蔣永樂都得趴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