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五十九章 腳下有山河(2/4)

作者:烽火戲諸侯字數:10682更新時間:2023-08-20 12:17:09

    曹嵬得意洋洋道:“比起最鋒利的‘老祖宗’,鋒利程度就差了一分,比起最結實的‘孫子’,牢固度差了半分,比起最輕巧的‘老爹’,不過重了小半兩。這下子你知道厲害了吧?”

    徐鳳年一臉譏諷潑冷水道:“都是差上一點,就沒有哪一樣是曆代北涼刀裏最好的?”

    老祖宗也好,孫子重孫也罷,都是徐鳳年跟曹嵬兩人給北涼刀取的綽號昵稱,老祖宗是第一代真正成製的徐家刀,春秋早期戰事,徐家兵馬都是靠著這種鋒芒畢露的初代涼刀打天下,可謂所向披靡,在春秋中後期,比如征戰西蜀跟襄樊攻守的尾期,就換上了第二代刀,鋒銳不如初代“老祖宗”,但是相對更加輕便而且結實,到了入主北涼,第三代北涼刀“老爹”,又重新做了取舍,時下許多北涼道鄰居州郡紈絝所懸佩的北涼刀,大多是刀弧曲線最為美妙的“兒子”,到“孫子”這一代,北涼刀已經曆經五代之久,然後在曹嵬手上,算是六代同堂,迎來了最小的“重孫”,這六種涼刀,除非是摸慣了兵器的百戰老卒,否則很難分辨出其中的差異,被徐曹兩人私下成為“孫子”的第五代“徐家刀”,已經是被離陽北莽兩朝兵法大家公認為最為攻守兼備的戰刀,無論步戰馬戰都是當世第一,北莽南朝幾位大將軍跟離陽燕敕王趙炳廣陵王趙毅這些著名武夫,不是沒想過大批量仿製,隻是看似簡簡單單一柄刀的出爐,涉及到鐵礦質地、采鐵效率、爐子火候、鍛打工藝、模具製定等等,甚至於要考慮到用刀士卒的身材手臂比例氣力大小,所需學問繁複而艱深,北涼除了鐵礦質地出眾以及工匠手藝精湛在內的諸多優勢,最重要的是北涼鐵騎戊守邊塞二十年,刀這東西,喝沒喝過血,喝多喝少,都會相應影響到它的精氣神。

    別看徐鳳年嘴上挖苦曹嵬煉出的“重孫”聽上去不咋的,實則不用親眼看刀親手摸刀,就已經可以從隻言片語中確定這一代新出爐“徐刀”的霸道,它不是最鋒利的,最堅固的,卻肯定是最能發揮出持久殺傷力的殺人利器!

    果不其然,覺得被侮辱了的曹嵬跳腳罵道:“你個門外漢,有本事這輩子都別碰一下‘重孫’!”

    徐鳳年懶得跟他斤斤計較,伸出手,很快就有曹嵬的師兄弟跑來雙手奉上三柄新刀,這一代徐刀同為“重孫”,隻是按照常例,騎軍步軍以及鎮守後防的陵州將卒,三者佩刀又各有微妙偏重,一般而言,北涼鐵騎尤其是幾支精銳重騎,所配涼刀肯定是最為嶄新和出眾的,隻要新刀現世,幾乎第一時間可以換上,而陵州境內尋常的守軍,例如那些並非潼關險隘的鎮軍,則要“遲鈍”緩慢許多。徐鳳年接過一柄戰騎佩刀,左手握住刀柄橫刀在胸,右手手指抹過刀鋒,對於食指滲出血絲,視而不見,眯起眼,在刀身上敲了十幾下,豎起耳朵聽著常人辨識不出的輕微回響,滿意地點了點頭,溫醇笑意在那張清逸臉龐上慢慢洋溢開去。被曹嵬當作叛徒的幾名年輕墨子都如釋重負,相視一笑。

    徐鳳年正要說話,就聽到一聲巨吼,有個老頭子直呼“姓徐的”,徐鳳年把刀遞換給墨子,走向書案,墨家巨匠宋長穗雙手負後,滿身酒氣,撇了撇頭,示意徐鳳年跟在身後,滿臉胡須如雜草叢生的老人徑直走向一間新辟出的密室,楊光鬥不像宋長穗這般不修邊幅,一襲青衫,幹淨清爽,走在徐鳳年身邊,輕聲說道:“老宋按照王爺的意思,用了兩旬時間才弄好,每天得喝六七壺酒提神才行,楊某看過以後,覺得還不錯。對了,王爺,小王爺那件符甲如何?扛下了慕容寶鼎幾成攻勢?換成斤兩,有沒有超出咱們初步預設的一萬六千斤?符甲自己生長出的韌性又有多少?何處需要改良完善?天劫紫雷若是以八八之數或者九九之數衡量,具體該有多重,王爺你該給咱們一個確切數目了吧,機造局也好做到有的放矢,總不能讓咱們耗費心血,到頭來搭建一座海市蜃樓,這不合我墨家的規矩。王爺想必也知道宋老頭的脾氣,就他那刨根問底的性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