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六十七章 跟天下百姓要了一壺酒(1/5)

作者:烽火戲諸侯字數:18004更新時間:2023-08-20 12:17:10

    眾賢盈庭的離陽廟堂掀起一場軒然大波,來得如此迅猛,以至於所有殿閣大學士和六部尚書侍郎都瞠目結舌,本朝首輔張巨鹿在聖意已決的情況下,仍是執意調動總領北地軍政的顧劍棠,要將這把帝國最鋒利的名刀,搬去西楚脖子上,快刀斬亂麻,而不是先前既定的坐鎮北關,若僅是如此,朝堂之上也沒誰敢稍稍大聲質疑,碧眼兒這些年雖說鬆懈了對兵部之外五部的控製,唯獨一直把台諫言路死死掌控在手,故而不需首輔大人親自出馬,這些唯張廬馬首是瞻的言官就能幾乎咬死任何人,好在張首輔一向極少刻意針對誰,但隻要張巨鹿握有這顆棋子,哪怕從不落子,朝廷上下就沒人敢肆無忌憚。可惜在祥符元年的春尾,就算言路盡在張巨鹿之手,就算廟堂上極為深重到了十幾年無敵手,首輔大人終於迎來了第一場敗北,無它,因為這次他的對手是坦坦翁,還有桓老爺子身後一幹權臣,有六部之首的吏部主官趙右齡,有公認的儲相殷茂春,甚至有新任禮部尚書元虢,還有尚未領命南伐西楚的大將軍趙隗領銜的一大幫子元老武將,更有被碧眼兒鎮壓十數年的旁支皇室宗親,奇怪的是這些人事先確實並無任何約定,在桓溫無比鮮明地把矛頭指向首輔大人後,陸續出班奏事,都認為“北顧南用”一策太過冒失,一個回光返照的西楚遠遠不足以跟北莽百萬控弦之士相提並論。那一天的朝會,暗流洶湧,除了戶部尚書王雄貴毫無懸念地站在恩師這邊,幾乎所有人都選擇了膽怯的沉默,不敢摻和到這場永徽元年以來最為雲波詭譎的神仙打架裏頭,之所以說是幾乎,因為除了王雄貴之外,還有個最近十分春風得意的晉蘭亭,出人意料地緊跟王雄貴為張首輔發聲。

    有心人都看到退朝之後,坦坦翁目不斜視,直接跟首輔大人擦肩而過,失魂落魄的王雄貴跟在神情淡漠的永徽座師身後,反倒是從不主動湊近首輔的晉右祭酒,腳步堅定走在張巨鹿身側,今日的跌宕朝局,讓旁觀者既目不暇接又莫名其妙,退朝之時,竟是隻聞珠玉敲擊聲,不聞一句高談闊論和竊竊私語,是離陽朝會二十年僅見的古怪景象。張巨鹿慢慢走下白玉台階,沒有去看身邊眉頭緊蹙的年輕右祭酒,輕聲笑道:“晉三郎,這次你恐怕要押錯賭注了。”

    蓄須明誌的晉蘭亭搖頭道:“晚生並非冒險押注,故意與滿朝文武為敵,借此討好首輔大人。不過是大丈夫當有所為,僅此而已。”

    張巨鹿笑了笑,緩了緩腳步,開門見山道:“當初我本有意拉你進入張廬,繼而替我掌控那花架子的言路,隻是後來既然陛下對你刮目相看,我做臣子的,也就不願奪君主之美。”

    不願,非不能。

    隔牆尚且有耳,何況這還沒有離開宮城,兩人身邊不遠處不乏有腳步遲緩的文武官員。

    張巨鹿平淡道:“縱觀曆朝曆代君子小人之爭,有君子美譽的朝臣生前大多輸得很慘,至多死後被下任帝王追贈美諡,於國於民,並無裨益,這種空落落留在青史上的名聲,不要也罷。黨爭一事,無甚不可告人的玄機,越是心係蒼生,越是需要君子朋黨,更需要同僚之中有一條聰明的惡犬,能犬吠還能咬人,而不是一夥人都在那兒兩袖清風,隻會書生意氣用事,到頭來無非就是在流放貶謫途中,做幾首讓後世讀書人淚滿衣襟的孤墳詩作,挺無趣的。”

    晉蘭亭咂摸了一下,自嘲道:“晚生亦是難逃窠臼。”

    張巨鹿轉身拍了拍王雄貴的肩膀,“今日我不當值,你去張廬那兒坐著,有同僚問起,你隻以不知二字回應。”

    王雄貴點了點頭,快步離去。

    執掌一朝權柄的紫髯碧眼兒跟晉蘭亭慢悠悠一路前行,一同跨過了宮城門檻,張巨鹿突然笑道:“當初第一次見你,讓我想起了自己當年的情形,也是像你那般倉皇失措,百般委屈。不過說實話,你比我當年仍是差了許多,也就做宣紙比我厲害些。”

    晉蘭亭會心一笑,“能有一事讓首輔大人心甘情願認輸,並且付諸於口,足矣。”

    晉蘭亭欲言又止,張巨鹿淡然道:“你在奇怪那個老家夥為何同室操戈?”

    任由晉蘭亭是天子寵臣,是太子殿下身邊的紅人,前程注定錦繡,這位右祭酒大人此時也不敢言語半句,甚至不敢妄自揣測。

    張巨鹿說道:“我與桓溫心中都有一杆秤,都不曾對西楚複國有任何輕視小覷,隻是一杆秤的兩端輕重,這些年一直有些差異,我重西楚重於北莽,他則重北莽重於西楚,他有他的謀劃和眼光,他堅持要用北涼耗去北莽國力,生怕顧劍棠一旦南下,此時已經定策先吞北涼再打離陽的北莽改弦易轍,誤以為有機可乘,到時候從北關一直蔓延到我們腳下這座太安城,皆是遍地狼煙。”

    張巨鹿指了指南方,“老家夥不但看見了北邊,除了頑疾北涼,坦坦翁還看到了看似‘舉棋不定’的燕敕道,還有那些經不起春風吹拂的春秋亡國,他的顧慮自然可以理解。我是怕西楚成為一座泥潭,牽引春秋亡國死灰複燃,他則是怕北莽由東線南下,導致整個天下都是泥潭。我與他,才是一場真正的豪賭。這些事情,你們就算站在了王朝中樞,也一樣看不到的。緣於朝堂之上,人人各有所謀,武人想著生前封侯拜將,文人想著死後陪祭張聖廟。之所以與你說這些牢騷,是你晉蘭亭難得糊塗,難得有趣,畢竟在桓老頭兒那邊挨罵不稀奇,挨打就很罕見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