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章 邊刀未起家刀落(1/4)

作者:烽火戲諸侯字數:8420更新時間:2023-08-20 12:17:30

    (第三章在淩晨上傳,不計入明天更新。明天兩章。)

    離陽王朝有兩個異類,一個是徐驍,哪怕封疆裂土做了異姓王,麾下將卒還是喜歡尊稱他為大將軍。再有一個就是顧劍棠,雖然沒有封王就藩,可擔任兵部尚書十多年期間,武將對其私下敬稱,也還是大將軍居多,如今成了離陽唯一頭頂超一品勳位的大柱國,在兩遼邊關,仍是被稱為大將軍。春秋戰事落幕後,論功行賞,相比徐驍,戰功遜色一籌但是年紀更小的顧劍棠,無疑更受離陽舊派勳貴和王朝新貴的喜歡,等到這位徐驍死後當之無愧成為離陽軍界第一人的大佬離開京城,執掌整個北地軍政,不論是顧劍棠本身手握的權柄,還是在離陽朝野的口碑風評,都直線上升。再遲鈍的京官,也曉得遠未到被人冠以年邁老臣這個說法的顧劍棠大將軍,成為三朝砥柱,僅是時間問題罷了。因為別忘了顧劍棠還是一位躋身武評的高手,以他的雄渾體魄和旺盛精力,再撐個二三十年實在太輕鬆了,所以邊將受妒的說法,在顧劍棠這裏絕不適用。

    在顧劍棠入主兩遼後的整頓完善下,加上二十年間吃掉無數軍餉銀子的離陽王朝東線,被譽為固若金湯。兩遼邊軍無一不對顧劍棠馬首是瞻,尤其是顧大將軍辭任兵部尚書之前,太安城對形同無底洞的兩遼軍餉還偶有異議,在顧劍棠離京北上後,雖說沒了主心骨的顧廬開始逐漸分崩離析,但是朝廷對兩遼東線的支持卻越來越不遺餘力,邊關將士的戰功封賞,原先朝廷還會扭扭捏捏,能拖就拖,能減就減,現在也開始暢通無阻,並且不打折扣。有這麽一位主帥,兩遼邊軍的風貌煥然一新,凝聚出罕見的軍心。甚至私下有小道消息流傳,顧大將軍說不定還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既然徐驍是大將軍,他是,徐驍做過大柱國,他也是了,那麽徐驍是異姓王,他顧劍棠又有何不可?天下誰人不知朝廷對北涼處處提防,對顧大將軍卻是素來信任有加!

    東線士氣高漲,尤其是北蠻子竟然明目張膽分兵壓境後,兩遼將領幾乎人人都去過主帥軍帳內請戰,既然北蠻子擺明了是欺軟怕硬打定主意先打北涼,還敢用二三十萬這麽點兵力跟咱們叫板?夠咱們東線邊軍塞牙縫的嗎?可不管是春秋戰事中就已跟隨顧劍棠的嫡係舊部,還是一直在兩遼穩步打拚升遷的顧廬“外人”,都沒能讓大將軍點頭,到後來,甚至很多將領都被不厭其煩的大將軍直接冷著臉轟出大帳。

    即將入冬,兩遼寒風凜冽,冷意已是透骨。在通往一座戊堡的官道上,為首一騎的男子披了件略顯老舊的名貴狐裘,狐裘下是披掛多年依舊鮮亮如新的鐵甲,身後則是兩百弓馬熟諳的精銳輕騎。男子已經不再年輕,兩鬢霜色,可一眼看去,在他身上絕不會流露出絲毫疲態暮氣,甚至還能清晰辨認出他那種充滿堅硬棱角的鐵血氣質。很難想象這麽一個年近五十的男人,而且還是一個做了十多年京官的男人,至今都不曾官場磨去一絲一毫的銳氣,恰恰相反,那長達十幾年的蟄伏,如同十數年如一日的磨刀,越磨,這柄刀反而越鋒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