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一十三章 地滿血(1/5)

作者:烽火戲諸侯字數:12506更新時間:2023-08-20 12:17:32

    兩支騎軍開始毫無花哨的對撞衝鋒。

    地勢平擔寬闊,利於騎軍展開陣線,既然是個騎戰絕佳地點,那麽同時意味著這兒會是個很容易死人的地方,而且死人的速度應該會很快。

    羌騎是輕騎中的輕騎,一方麵是窮的叮當響,根本“重”不起來,另一方麵則是個個長臂如猿,膂力超群,這就使得他們幾乎每一騎都是馬背上的神箭手。與北涼徐家有著血海深仇的羌族年輕千夫長柯扼,終於不再刻意壓製馬隊的衝鋒速度,大手一揮,以一方黑巾蒙上馬眼,胯下坐騎的步子驟然增加,若是有觀戰者位於橫線上望去,一定會被這些昂首戰馬在奔跑中展露出的那種肌肉感驚豔。中原地帶在衝鋒中蒙住馬眼的習慣始終不曾流行開來,但在草原之上是傳承數百年的舊俗,一開始是保證戰馬在麵對中原步軍拒馬方陣的時候無所畏懼,同時還能刻意讓戰馬“受驚”,在騎軍與騎軍的轉瞬即逝的凶悍對撞前,騎兵狠命鞭撻,能夠催生戰馬爆發出更大的腳力,用戰馬的速度來帶動騎兵衝鋒的侵透力。不過遍覽天下精銳騎軍,恐怕也就隻有北涼鐵騎不屑使用此種“雕蟲小技”,這歸功於北涼每一匹軍馬的由生轉熟,各大馬場傾注了無數心血,當然,還有不計其數的銀子。北涼每一匹最終踏上大型戰場的熟馬背後,都會有一匹甚至數匹戰馬死在之前。

    戰場上,隻有一千六百餘羌騎發出的震天嘶吼聲。

    兩相對比,同為輕騎的三千龍象軍在這個時候,就顯得尤為古怪,廝殺之前集體沉默無聲是一個原因,更重要在於他們簡直就是拿輕騎當重騎使喚的亡命之徒。

    龍象輕騎在提矛加速衝鋒之後,直奔對方,甚至放棄了一撥輕弩潑灑敵軍騎陣的殺傷力!

    北涼鐵騎善戰,且敢死戰!

    中原用兵,曆來擅長騎步結合,步軍居中,騎軍位於兩翼,後者並不用於正麵陷陣,除了受限於騎弓勁力遜於步弓尤其是大弩的天然因素,更主要還是騎軍本身最大優勢便是強大的機動性。在春秋一長串經典戰役中,這種無可爭議的戰爭定式,被發揮到了淋漓盡致的境界。隻要是能被冠以名將頭銜的將領,哪怕是步軍統帥,給他一支數千人規模的騎軍,一樣能夠指揮得有章有法,這大概就是所謂的久病成醫了。當時飽受戰火熏陶的那一大群離陽高層武將,不會用騎或者說不會破騎,那麽出門都不好意思跟同僚打招呼。但是這種騎步結合的戰術,一旦挪到了補給困難的地方,難免水土不服,當今天子登基之後主動對北莽發起那幾場大戰,就吃足了苦頭,許多初期看似形勢大好的局麵,就都被一些發生在主戰場外的戰事給毀掉,以北莽拓拔菩薩和董卓先後兩代著名北莽將領為例,這兩位的成名之作,都是靠著輕騎動輒長達千裏的長途奔襲,一口氣繞到離陽大軍的後方,直接搗爛一條甚至數條主幹補給線。離陽朝廷那些名將尤其是騎將對此大為懊惱,可是不知為何,始終沒能有一位在脫離步軍配合下、去跟北莽騎軍硬碰硬的天才將領冒尖,但即便如此,騎軍必須割裂出去獨當一麵的苗頭,以及隨之衍生的一係列兵法著作還是出現了,被趙毅招徠遠去廣陵江畔的盧升象和一直無緣塞外征戰的許拱,就各有兵書出爐,隻可惜秘不傳世,但是在軍方內部有口皆碑,徐驍便對那位出自姑幕許氏的龍驤將軍許拱十分欣賞,認為此人本該可以風頭蓋過“獨領東南風騷”的盧升象。不過當年那幫離陽高層大人物都心底有數,若是當時給陳芝豹和褚祿山機會,那麽這兩人無疑會在北莽這座嶄新戰場上,一躍成為不亞於春秋四大名將的功勳人物,不過當時新天子就算出於私心,願意給陳芝豹施展手腳的機會,那一大幫子“開國”元老也不答應徐家後繼有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