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一十五章 天亮(1/5)

作者:烽火戲諸侯字數:12732更新時間:2023-08-20 12:17:32

    嘉德殿設有勤勉房,有別於國子監,以供離陽趙廷宗室子弟求學,因正統一脈的皇子成年除東宮太子外,皆需封王就藩外地,所以勤勉房便多是在京郡王子女問學授業之地,少數一些因功封侯的公卿後代,也得以進入這座被譽為小禦書房的地方,莫不視為家族殊榮。勤勉房舍少傅少保兩職總領學政,此外還有二十餘位地位超然的授讀師傅,分別授業儒家經典,以及各自被皇帝欽點為某位皇子皇孫的單獨恩師,無一不是王朝當代文豪大儒,偶有學問深厚兼德高望重的大黃門入內講學。那群龍子龍孫與勳貴子弟於衝齡之歲進入勤勉房,卯入申出,每日雷打不動的五個時辰,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直到婚嫁封爵之前,寒暑無間,讀書不輟。這項傳統,自先帝起至當今天子,二十年來,不可撼動。而且勤勉房規矩繁冗,極其嚴苛,入學子弟夏不持扇冬不添炭,不論身份,路遇授讀師傅務必作揖行禮,犯錯輕則挨“竹罰”,重則貶低將來獲封爵位一級,當年馬上得天下的先帝親筆題寫匾額“尊師重道”以儆後人,當今天子書寫楹聯“立身至誠,求學明理”懸掛兩側,除去那名來曆晦澀的皇子趙楷,包括太子趙篆大皇子趙武在內的所有子女,都曾在勤勉房渡過漫長光陰,若說京城黃門郎地位超然,是日後有望封侯拜相的龍門之鯉,那麽勤勉房講學師傅則更是當之無愧的清流砥柱,已是乘龍之蛟,有“準帝師”的美譽,至於少保少傅兩職,曆來都是實舍一人虛設一人,宋家兩夫子稱霸文壇三十載,對此仍是苦求不得,上任少傅馬戎是先帝與當今天子的兩朝恩師,在京城以外名聲不顯,可是四年前馬戎病逝時,皇帝陛下攜皇後親自前往馬府靈堂披麻戴孝,為其守靈一夜。

    馬戎死後,少傅少保兩職都已空懸,太安城勳貴門第都認為新入京的齊陽龍會暫時擔任少保,作為一個承前啟後的過渡位置,然後一舉成為離陽王朝的官員領袖,可是一個資曆清譽都不夠格的“年輕人”,很突兀地闖入了所有人的眼簾,將少保之位收入囊中,此人在永徽年號的尾巴上考取過進士,但遠沒有前三甲那般矚目,進入過翰林院擔任過黃門郎,一樣不溫不火,直到他成為禁中禦書房的起居郎,才被京城大人物多了幾眼打量,但也僅限於此,可是隨後此人悄然晉升考功司郎中,輔佐吏部尚書趙右齡和老上司“儲相”殷茂春,陸續參與了京察與地方大評兩樁足以決定離陽四品以上大員官帽子有無的大事,這個在廟堂上可算年輕人的書生,才真正讓人感到驚豔咋舌,三年一度的京察中,此人依舊不顯山不露水,可在南下大評之中,此人那真是心狠手辣,一口氣摘掉了平州刺史和六位郡守的官帽,這才三個月的時間而已,很快他就被火速調回京城,否則朝野上下都堅信此人會死在南下途中。以至於當他破格成為勤勉房少保後,大多數人都有些麻木了,此人委實是在官場的升遷路線太過生僻隱蔽,完全就沒有給人燒冷灶的機會,到頭來隻知道他前些年娶了個籍籍無名的郡主,是個不上不下也不大不小的皇親國戚,在朝堂上素來不攙和黨爭,與文武官員都不湊近,與宮中宦官更是從無交集,便是喝花酒也沒有一次。

    寥寥有心人往深處刨根問底,得知真相後就越發如墜雲霧,此人竟是北涼人士?原本朝廷出了一個飛黃騰達的晉三郎就已經很讓人吃驚,不料此子聲勢猶有過之而無不及,須知晉蘭亭的進身之階可稱不上怎麽光彩,據說先是靠著一封老涼王的引薦信躋身京城官場,後來又是以蘭亭熟宣這種雅玩擠入公門,而作為國子監右祭酒同鄉的他,身世清白,進階之路也走得坦蕩幹淨,哪怕娶了位郡主,這些年也從未傳出半點夫憑妻貴的閑言閑語。而且這些年在京城所處幾個位置,不論是短暫的翰林院黃門郎,還是最長久的東宮侍講還是更為短暫的起居郎,始終都算是個相當靠近帝王家的讀書人,恐怕就算他自己滿大街喊自己是北涼死間,也沒誰願意相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