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三十九章 天下動靜(上)(2/4)

作者:烽火戲諸侯字數:9936更新時間:2023-08-20 12:17:36

    何況孫寅狂妄之極,公開揚言自己要講的內容會是一場大演武,他將作為攻方,手中擁有兩支兵力,北莽百萬鐵騎,和廣陵道的西楚複國餘孽。

    所有聽課之人都屬於守方陣營,有朝廷新封驃毅大將軍的南征主帥盧升象所率大軍,有大柱國顧劍棠的兩遼防線,有所有參與靖難的藩王勢力,最後當然還有那支被中原刻意遺忘多年的北涼鐵騎。

    這場可謂前無古人的唇槍舌劍言語交鋒,光是參與旁聽的國子監學子便浩浩蕩蕩去了六千人之多,其實大多數人注定都聽不到新祭酒在說什麽,不過不用擔心,很快就會有人從前頭傳遞消息到後方,層層遞進,如一道道波瀾。趕早占地的學子都是席地而坐,稍後的就隻能站著,再後邊就得踮起腳跟伸長脖子,之後就需要站在板凳椅子上了。不過最前方距離那孫狂徒不遠的最佳位置,倒是擺放有許多簡易卻厚實的蒲團,大概有三十餘張,那些有資格坐蒲團的貴客當真算是尊貴得無以複加!

    其中為首之人,正是那位三十年來離陽朝廷的第一位宰相,中書省主官齊陽龍。中書令左手邊是執掌門下省的坦坦翁桓溫,右手是沒能在權利變遷中接任白虢禮部尚書的“失意人”,繼續執掌國子監的理學宗師姚白峰,還有從清水衙門禮部轉去實權戶部的白虢。更有時值隆冬時節卻尤為春風得意的某位皇親國戚,嗯,就是那位借著佳婿的光,大搖大擺撞入京城視野的柴郡王。

    這場漫長的講武從午時一直進行到黃昏,都還沒有收官的跡象,但是沒有一人退場,甚至不斷有新麵孔湧入,人山人海。

    期間更有監國天下的太子殿下攜手太子妃,悄然半途加入。

    很快又有老吏部尚書新中書省輔臣趙右齡不掩身份地破開人流,參與其中,坐在了一張臨時新增的蒲團上。

    相較趙右齡,由翰林院掌院升任吏部尚書的儲相殷茂春就要含蓄低調許多,輕車簡從到了國子監,跟年紀輕輕到令人發指的門下省左散騎常侍陳望並肩而立,既看不到什麽也聽不到什麽,但這兩位足可稱為中樞重臣的大人物,一個外廷首官的正二品,一個清貴無雙的正三品,這一站就足足站了兩個時辰。因為他們站在極其靠後的位置,又沒有扈從護駕更沒有身穿朱紫官服,加上左右前後都是寒窗苦讀聖賢書的國子監普通學子,沒有誰知道自己近在咫尺的地方就杵著這麽兩位當朝大佬,隻把他們當作了尋常的太安城儒士。

    國子監持續喧囂熱鬧,成為京城上上下下的熱議焦點,國子監外的酒肆茶坊更是人滿為患,等著那場辯論結局的水落石出。

    不斷有士子書生跑到街上大聲匯報“即時戰況”。

    然而在幾乎人去樓空的翰林院,出現了兩張風塵仆仆的老麵孔,一位是鬱鬱不得誌潦倒多年的元先生,另外一位讓當值官員差點忍不住當麵翻起白眼,以前宋家兩夫子稱霸文壇的時候,那官員得人前人後都豎拇指誇讚一聲好一位宋家雛鳳,現在嘛,兩位夫子都死了不說,還談不上有啥哀榮,誰不知道風光無限的宋家是肯定沒機會東山再起了?沒毛的雛鳳不如雞,誰還樂意把你貶至貧寒地方當個小縣尉的宋恪禮當棵蔥?這樣的冷灶要是還能燒成,老子就把灶灰全吃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