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四十二章 狼煙升起前(1/5)

作者:烽火戲諸侯字數:12658更新時間:2023-08-20 12:17:37

    在幽州邊境胭脂郡,陶家是可以稱為郡望的名門大族,族中子弟在幽州官場文武兼備,而且陶氏家風樸厚,陶氏家主陶錦藻極富善名,建造義倉儲糧,多次開倉賑災幽州。在北莽百萬大軍壓境北涼的時刻,胭脂郡許多大族都遵循狡兔三窟的治家理念,讓年輕子弟攜帶財產偷偷轉出北涼,唯獨陶家沒有任何動靜。

    一行人十數騎於這個開春時分的深夜趕赴陶家大宅,夜色中,馬蹄密集踩在那條豎有朝廷禦賜六座牌坊的青石板路上,顯得格外清脆悠揚。年過五十的陶錦藻先前得到一封措手不及的密報後,慌忙披衣而起,舉家出動,大開儀門,一家百餘口一起畢恭畢敬跪在門外石階下。為首一騎是個全身籠罩在厚重裘袍年輕人,身後是一名兩縷雪白長眉的獨臂老人,一名身材猶勝北地健兒的白衣女子,之後十餘扈騎皆是負短弩佩涼刀,清一色白馬。

    陶錦藻兩個待字閨中的孫女並肩跪著,忍不住壯起膽子偷瞄那位正笑著扶起祖父的公子哥,真是俊逸極了,皮囊好,氣質更佳,她們猜測難道是某位趁著士子入涼而崛起得勢的中原世家子?往日總能聽說江南那邊的書生,英俊且風雅,舉手抬足都會有一股書香氣,跟北涼本地男兒那是一個天一個地。不過她們當然猜錯了,外地士子在北涼官場紛紛見縫插針占據座椅是不假,但除了鬱鸞刀在內屈指可數幾人,還真沒誰有資格能讓陶氏家主如此興師動眾,令她們一見傾心的這位,正是率領十騎白馬義從微服夜行胭脂郡的北涼王。

    徐鳳年跟陶錦藻快步走入大門,見一名婦人懷中的稚童生得清秀靈氣,便摘下腰間的一枚玉佩,笑臉溫煦送給那孩子當見麵禮。然後徐鳳年先讓陶家老幼婦孺都散去休息,隻剩下陶錦藻陶文海父子相隨,沒有什麽客套寒暄,徐鳳年壓低聲音直截了當問道:“從陵州趕來的最後一撥拂水房諜子都安置妥當了?”

    心情激蕩的陶錦藻平緩了一下情緒,稟報道:“這一撥二十六人都已在各處安插完畢,三撥人馬總計八十一人,加上先前從王府秘密派遣到胭脂郡的四位二品小宗師和十五位三品高手,在暗中可以相互策應,一切準備就緒,隻等潛入境內的北莽死士自投羅網。如今邊境各個關隘都已關閉門戶,又有邊軍精銳遊弩手和幽州當地斥候大舉四處遊曳,就算有些漏網之魚越過防線,也很難深入幽州腹地刺殺官員。”

    徐鳳年點了點頭。

    澹台平靜、隋斜穀和白馬義從自然不會參與密談,隻剩下徐鳳年和陶家父子在一間雅室落座,窗外可見叢叢茂盛綠竹。去年年末離陽各地降雪皆重,北涼更是如此,今年的倒春寒不如以往那麽酷寒難熬,隻是徐鳳年坐下後也沒有脫去那件裘子,陶錦藻陶文海父子二人也被賜座坐下,但很顯然麵對這位威名在外的年輕藩王,哪怕在自家地盤上,還是十分拘謹,反而像是寒酸客人,上了歲數的陶氏家主是敬畏,擔任胭脂郡一個中縣縣尉的陶文海則是敬佩奪過畏懼。

    很快就有一名身段婀娜的女子端來熱薑茶,放下後又去房間角落屈膝坐下,彎腰嫻熟伶俐地打開屜盒,將十數種珍貴香料放在她身前一方紫檀質地的小幾案上。檀案上先前陳設有典型的“主婢三件”,一瓶一爐一盒,爐為主瓶盒為婢。

    徐鳳年雙手捧著薑茶喝了一口,頓時寒氣驅除幾分,浸潤得心脾溫暖,在這個難得浮生偷閑的間隙,下意識望向那個給人安靜祥和感覺的女子,大概她便是那種所謂弱骨豐肌的動人女子,穿著輕重合宜,但是胸脯,腰臀處的銜接和跪坐的腿,種種圓潤曲線不因冬日衣衫而消失。徐鳳年當然不至於心生旖旎,更沒有半點要與她發生點什麽的念頭,隻不過這般出彩女子,確實賞心悅目。徐鳳年是雅玩鑒賞的行家裏手,說是宗師也不為過,否則太安城也不會對那些早年被北涼世子殿下用印章糟蹋為“贗品”的字畫趨之若鶩,徐鳳年一眼望去,就知道那隻黃銅香爐出自“南鑄”名家黃壅之手,爐子極富古意,衝淡剛健,經過多年養護,散發出一種鮮紅的色澤,如同一柄名劍的精光四射。如果沒有意外,爐中灰,會是多年沉香焚燒後的殘留,積攢而成,“十年燒香半爐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