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五十五章 抔土(2/4)

作者:烽火戲諸侯字數:9132更新時間:2023-08-20 12:17:40

    糜奉節忍不住開口問道:“葫蘆口戰事不利?”

    徐鳳年搖頭道:“棗馬寨那邊的第一場接觸戰,雙方戰損其實還在褚祿山和燕文鸞的意料之中。但是就目前我收到的諜報來看,有些戰場之外的‘意外’必須要重視起來了。楊元讚親自領先鋒軍直撲臥弓城。自古以來,一輩子得有半輩子活在馬背上的北方遊牧民族,自然騎射嫻熟,但大奉王朝開國初期仍是對草原勢力保持著絕對優勢,你們也許想不到,哪怕在大奉末期,哪怕不依靠城池堅固和精銳弓-弩,奉軍與草原騎兵的交戰,依舊是可以打平手的。雙方出現勝負顛倒,也就是這兩百來年的事情,無數趟夾帶私貨牟取暴利的邊關貿易,加上兩百年無數次南下遊掠的大擄而歸,讓北方草原擁有了相當規模的匠人和鐵器,春秋士子洪嘉北奔,更給北莽帶去了豐富的人口、深厚的中原文化,以及潛移默化的戰爭觀念。董卓私軍重視步卒,重視攻城,重視輔兵,就是其中一個顯著的變化。”

    徐鳳年蹲下身,抓起一抔黃土,輕輕攥在手心,說道:“北莽號稱在東線一口氣投入三十萬大軍,如果往前推個三四十年,我們身處中原春秋九國早期,一定會想當然以為所謂的三十萬兵馬,撐死了就是十來萬戰兵,就算再加上運輸糧草的民夫和負責保養輜重器械的輔兵,也到不了三十萬。這種未戰之前先把自己膽子壯上一壯的陋習,徐驍可能不是第一個心生抵觸之人,但徐驍絕對是抵觸得最堅決最徹底的武將,從他攻打各大離陽藩鎮割據勢力開始,他有五千兵馬就說五千。後來還鬧出個天大笑話,剛打北漢那會兒,北漢前線將領一聽諜報說是徐驍出征時帶了兩萬,守城大將掐指一算,好嘛,照老規矩不過六七千人而已,至多一萬,這場仗有的打,不用撤退。最終那名北漢大將給徐驍擒獲,斬頭祭旗前還使勁大罵徐驍是個大騙子,徐驍氣得一腳就踹掉那大將半口牙齒,回罵了一句,‘老子說兩萬就是兩萬,童叟無欺,這樣的老實人你也有臉罵騙子?!’”

    餘地龍原本在抓著兩隻靴子晃來晃去,像是想要兜些風在靴子裏。聽到這裏,也安靜下來豎起耳朵聽師父講說那些離他很遠的一樣東西,“戰爭”。

    徐鳳年握緊五指,感受著手心由黃土帶來沁涼感,感慨道:“北莽涼州中線和流州西線不去說,幽州東線上的三十萬,戰兵可是多達二十餘萬,而且其餘十萬輔兵,其實也與戰兵無異。北莽多騎少步,董卓定下規矩,此次出征作戰,戰兵在奔襲途中一律不許搭建帳篷,下馬閉眼則睡,睜眼上馬則戰。之所以有十萬輔兵,更多是為了針對葫蘆口的堡寨體係而設,楊元讚對付棗馬寨堡群,就是交由各路輔兵去攻城拔寨,這十萬輔兵中的統兵將領,大多父輩都是春秋遺民,或者直接就是四五十歲的春秋遺民本身。而楊元讚的親軍和洪敬岩的柔然鐵騎,這些主力騎軍直接繞過寨堡,長驅直下,力求以最快速度推進到臥弓城下,等到大軍兵臨城下,攻城器械運到之時,那麽後方戰線也差不多已經清掃幹淨,龍腰州負責糧草補給的征役民夫就可以源源不斷地安然南下。所以說這場仗,北莽和董卓打得很‘中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