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五十七章 死盡盡死(2/5)

作者:烽火戲諸侯字數:25516更新時間:2023-08-20 12:17:40

    司馬真銘原本苦澀的笑容,開始有幾分灑脫之意,瞥了眼那少年烽子後,望向老人說道:“年輕的烽子我不敢問,也不忍心問,但是我很好奇薛副帥和郭熙帥是怎麽想的。我在到達葫蘆口之前,聽說你們這類老兵油子打起仗來最精了,戰功先不管,把命保住再說其它。”

    老頭子伸手扶在那根冰冷桔槔上,蒼老臉皮如枯樹般褶皺,一條條溝壑不知其中沉澱了多少悲歡離合,這位老副帥平靜道:“司馬烽帥,實不相瞞,老頭兒這輩子根本就沒上過沙場,從未經過裏戰陣廝殺,隻是很多年前遠遠見過幾次。自從十七八年前到了葫蘆口後,也從沒想過活著的時候會瞧見北莽大軍,打仗死人,老頭兒活了這麽久,本就是哪天一覺睡去哪天就起不來的人了,談不上怕不怕的,隻是記起很多打仗後的慘事,不敢去想啊。很多年前,還沒有到北涼,看到路旁販-賣兩腳羊,按斤兩售賣,邊上就備有持刀屠子和沸水大鍋。狗肉尚且有五百錢一斤,這羊肉才百錢一斤而已。”

    司馬真銘一臉疑惑,不懂這賣羊肉吃羊肉有何可說的。

    老人手指微微顫抖,輕聲道:“那‘兩腳羊’啊,就是人,隻有雙腳。女子被稱為‘下羹羊’,瘦弱的年幼孩子則被稱為‘小骨爛’。一些個稀罕的讀書人,隻要不是太麵黃肌瘦,價錢都能高些,叫做‘書香羊’。”

    司馬真銘幾乎作嘔,但是在頭皮發麻的同時,這位烽帥眯起眼,死死盯住這位戶牒寫明是幽州射流郡人氏的年邁副帥,一隻手也按在涼刀刀柄上。

    此時,練完拳的副帥郭熙悄然而至,看了眼司馬真銘,默默走到老人身邊。

    薛老頭淡然道:“都這個時候了,在北莽大軍麵前,是北涼當地人,還是中原逃難的春秋遺民,重要嗎?放心,老頭兒不是什麽北莽諜子,我丟不起薛家祖宗的臉麵。”

    司馬真銘冷笑反問道:“當真不重要?”

    老頭兒突然開心笑了起來,指了指始終沉默寡言的副帥郭熙,“烽帥大人你的箭術跟他旗鼓相當,打捉對廝殺,可就差遠了。”

    然後這個往日在烽燧內誰都能拿捏調侃的老頭子,不再理睬司馬真銘,臉上流露出深沉的緬懷意味,自顧自說道:“當年在西蜀冷衙門的中書科,隻是做些抄寫經書、篆刻官印的勾當,年俸不足百石,中書舍人,從七品的芝麻官而已,冰敬炭敬當然是毛都沒有一根。那咱們怎麽賺錢養家,也是有法子的,皇宮裏頭逢年過節,要貼很多春聯子,就輪到我們中書舍人上場了,寫聯子前,宦官會端來調墨用的朱砂和金粉,這時候我從懷中摸出一杆大毫筆,往金粉盤子裏使勁一蘸,哎呦,筆壞了,塞回袖管,換上一枝筆,呦,又壞了,就這麽一鼓作氣‘蘸壞’了十幾杆,才能好不容易找到枝好筆,開始正兒八經書寫。雙袖鼓鼓的出宮以後,趕緊小心抖落金粉,怎麽都有二兩重,找家錢莊一熔,那就是一顆瞧著就喜氣的小金錠嘍。”

    完全忘我的老人嘖嘖笑道:“當年我買書藏書,可都是靠著這些小金錠啊。”

    司馬真銘目瞪口呆,都不知道該如何對付這個潛伏在北涼多年的西蜀餘孽,難不成真要拔刀相向?

    郭熙坦然說道:“司馬烽帥,等打完了仗,要是你我和薛大人能活下,你據實上報即是,永徽二年,我郭熙就是那個在涼州關外射了大將軍六枝連珠箭的刺客。但是如果我和薛大人都死了,你還活著,希望烽帥就不要提這一茬了,我郭熙自永徽六年起,就沒了報仇的心思,當然,信不信由你。”

    突然那司職守望的少年烽子慌張喊道:“寇至!一百二十餘騎!”

    司馬真銘毫不猶豫道:“全燧備戰!”

    ————

    雖說先鋒軍一口氣推平了棗馬寨堡群,殺敵三千多,但是從主帥楊元讚到幾名大將所有的將校都沒有半點輕鬆,戰死之人就有整四千,那麽傷患又該有多少?所幸不是疫病最易傳播的酷暑季節,否則以北方遊牧民族一貫的狠辣作風,極難救治的重傷者,一律就地殺死,且不以戰死論!不過在先鋒軍中有一批人的心情照樣十分閑適愜意,這些人身邊大多有精騎扈從護衛,從二三十騎到數百騎不等,年紀都不大,多在十五到二十五之間,若說鹿尾巴烽燧的烽帥與白馬義從失之交臂,被司馬真銘引以為憾,那麽這些南朝權臣子弟或是草原上悉剔子孫的家夥,對自己沒能入選幕前軍機郎,也是相當憤憤不平的。北莽三條戰線,最重要的中線是南院大王董卓大權在握,親自主持軍務,除了董家私軍,其餘兵馬也以各大邊鎮的精銳為主,而且就在董胖子的眼皮子底下,很難有外人能插上手。而西線有柳珪,以及之後的北院大王拓拔菩薩,加上八千羌騎“未戰”便給打得全軍覆沒,傻子才去那邊吃苦頭,所以幽州東線就摻雜了大量又不想冒風險、同時還得撈上軍功的大貴族後代,與各方勢力一直人緣不錯的大將軍楊元讚對此沒有不近人情,默許了各大甲乙姓氏的摻沙子行徑,而且特意準許這些角色脫離大軍,在葫蘆口內主動尋找烽燧進行掠殺,若是有膽量有實力去跟堡寨死磕,楊元讚也不攔著,生死自負便是。

    在這段期間,不斷有一股股人數不等的騎軍從大營中來去匆匆,甚至有許多留在葫蘆口外的小股騎軍聞訊趕至,加入這場狩獵遊戲中,就像是一場緩緩拉開序幕的血腥盛宴。

    聽說昨天黃昏就有龍腰州那位謝家的二公子與八十騎滿載而歸,馬背兩側懸掛了十六顆鮮血淋漓的幽州烽子頭顱,還有兩匹戰馬故意拖拽著兩名烽帥的屍體進入軍營,兩具屍體在黃沙大地上拖拽了一路,血肉模糊,後背處更是可以看到白骨。

    後半夜又有一夥草原戎兵返程,是三個部落匯聚而成的四百多騎,直接就攻破了臥弓城外圍邊緣地帶的一座河穀戊堡。這些渾身浴血的戎兵揮舞著戰刀入營,而那些明顯與戎人彎刀不同的戰刀,無一不是那聲名顯赫的徐家北涼刀!幾位年紀輕輕的戎兵頭目更是在策馬入營時,大笑著丟下幾團褶皺的東西,等到有人撿起一看,才發現竟是那徐字旗!

    棗馬寨堡群一役,士氣略微受挫的先鋒軍頓時氣焰大漲。

    今早天微亮,就又有七八股騎軍爭先恐後疾馳出營。

    隨著大量各式各樣的攻城器械陸續運到,攻打那座近在眼前的臥弓城,便是一觸即發的事情了。

    一名看不清歲數的絡腮胡高大漢子很漫不經心地走在軍營中,身邊跟了個比他要惹眼無數的侍女,年輕女子腰間懸佩了一枚繡工精致的漂亮錦囊,隻可惜那點香氣早就給軍營中熏天臭味給遮掩得半點不剩。當這兩人走過,那些個傍馬而睡的底層北莽士卒,都泛起近乎吃人的眼神。大軍作戰,北莽早年從來沒有攜帶婦人的規矩,還不都是給那幫南朝官員給帶壞的,隻要家世的分量足夠,一律出身王庭的督戰官也都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北莽十個高居一品的甲字大姓,北有七南僅三,但是乙字大姓的數目,可就是南朝門閥略微占據上風了。現在的幽州東線,龍腰姑塞幾大州的豪門子弟一抓一大把,不是他們這幫連帳篷都住不上的士卒所能惹得起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