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六十二章 等待和希望(1/4)

作者:烽火戲諸侯字數:11284更新時間:2023-08-20 12:17:41

    三千五百幽騎快速離開一座屍橫遍野的戰場,身後是糧秣被燒毀引發的一股股濃鬱硝煙,這已經是幽騎在葫蘆口外第五次幫北莽點燃“狼煙”了。北莽戰兵輔兵被殺多達一萬四千人,牛羊走散將近二十萬頭。幽騎的馬蹄足跡最北處,其實已經踩在了龍腰州境內,然後迅速南下,剛才這場戰役,已經不是幽騎的主動出擊,而是北莽的堵截,北莽等於是用兩千戰力平平的遊騎性命來確定這支精銳幽騎的位置,以此來壓縮幽騎輾轉騰挪的餘地,相信很快就有龍腰州主力騎軍聞風而動。

    鬱鸞刀在撤退途中,猛然抬頭,看到兩頭飛禽在天空中迅猛追逐,與此同時,徐鳳年從箭囊中抽出一根羽箭,挽弓如滿月,箭頭隨著那海東青和北莽遊隼的疾速飛掠而緩緩偏移,當那頭遊隼被逼迫降低高度下墜逃命時,砰一聲,徐鳳年一箭射出,將那遊隼射殺當場,巨大慣性將遊隼撞入雲層,而那頭神俊非凡的六年鳳則隨之拔高,眾目睽睽之下,隻見這頭海東青刺破雲霄,向徐鳳年衝來,它雙爪鉤住那隻被箭矢貫穿的遊隼屍體,輕輕拋下,在主人頭頂盤旋幾圈後,一閃而逝。徐鳳年丟掉遊隼的屍體,把那根羽箭放回係掛於馬鞍左側的箭囊。涼弩製造精良,但一場大戰下來重弩往往不堪重負,仍是很容易大量損毀,幽騎人手攜帶一副的輕弩雖然比起重弩在使用次數上更有韌性,但是五次騎戰追殺下來,不論是弩具本身還是弩箭,都所剩不多,所以不得不換上那些戰後繳獲而得的北莽騎弓,徐鳳年和鬱鸞刀就都用上了一張帶有濃重西蜀匠作烙印的鐵胎弓。

    鬱鸞刀環視四周,憂心忡忡,如果不是還能夠以戰養戰,甚至不用北莽後續兵力來圍堵,自己這支騎軍就真的已經垮了,先前薊州奔襲五百裏,不是身體健壯的騎卒扛不住,即便當時就已經是一人雙馬,但戰馬仍是被禍害得很慘,長途奔襲追求兵貴神速和出其不意,但既然是“長途”,那麽騎卒可以憑借堅毅性格來支撐,可戰馬卻不行,尤其這個時節不是秋高馬肥之季,馬膘不足,北涼牧場馬政官員不是神仙,同樣改變不了這個現實。後來稍作休整,又是急行六百裏趕往葫蘆口外,好在當時有收繳來的北莽戰馬來最大程度降低這種無形的戰損,可連續大規模轉移且間隙短暫到不足以的五場騎戰下來,就算戰馬依然可以不斷輪換,但是現階段已經變成是“從一個戰場火速奔赴另一個戰場”的騎卒扛不住了,之所以還未流露出顯著疲態……鬱鸞刀下意識看了眼身邊一身披甲戎裝的徐鳳年,鬱鸞刀收回視線,轉頭去看周圍那一張張臉孔,這名年輕主將心中充滿自豪,一萬幽騎能打到這個地步,即使以鬱鸞刀偏冷的性情,仍是感到足以自傲。殺敵一萬四千多,並不稀奇,北莽護送輜重糧草的騎軍都是南朝邊鎮二三流的戰力,有兩場騎戰從接觸到收尾,根本就是一邊倒的屠殺。可龍腰州和葫蘆口之間的這條補給線給他們打得癱瘓大半,以及最後牽扯了起碼過萬北莽邊境精銳騎軍的被動轉移,給他們幾千騎牽著鼻子兜圈子,這才是鬱鸞刀和幽騎最大的功績。

    騎軍南下途中,早先樊小釵和糜奉節都先後護送幽騎傷患離去的徐鳳年輕聲道:“我們這張弓崩得太緊了。”

    鬱鸞刀點頭道:“現在難就難在找個地方停下來,既然東邊被譽為秋冬兩‘捺缽’的兩名年輕將領也大軍開拔了,我們往東撤退已經不可能。何況王爺也說過,諜報上已經顯示楊元讚命洪敬岩率領一半柔然鐵騎撤出葫蘆口,要堵死我們的南下路線。”

    鬱鸞刀望向西邊,去西?那裏可是涼州北線,南院大王董卓親自坐鎮指揮的北莽主力大軍就在那裏,正在向虎頭城發起攻勢,雙方兵力總計得有七十萬。去那裏就真是自投羅網給北莽蠻子送人頭送軍功了,別說僅剩的三千五百騎,就是三萬五千騎,在沒有己方大軍策應的前提下,根本不夠北莽包餃子的。鬱鸞刀就算遇上那兩名捺缽或者是洪敬岩的柔然鐵騎,縱然麾下幽騎全軍戰死,他也不會往西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