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七十六章 蜀王入涼,道士進山,涼王出山。(4/5)

作者:烽火戲諸侯字數:18762更新時間:2023-08-20 12:17:44

    老人突然停頓了一下,望著遠方的天空,輕聲呢喃道:“聽采石場當官還有當兵的人說,王爺家後頭那三十萬塊石碑,得有一半都是用咱們大魚山的石料。家裏有娃兒投軍的那些老家夥,都說如果有天家裏有誰回不來了,要在那些碑上刻上名字,那麽用咱們家鄉這兒的石料,也是好的。”

    老人已經開始前行,身後突然傳來那個富貴人家年輕公子哥的喊聲,“老伯,你等一下。”

    隨後年輕采石匠詫異看到那人脫掉裘衣,交給那名高大如男子但容貌似神仙的白衣女子,那人走到自己爺爺身邊,不由分說解開繩索,背上了石料,看著不像是個會做粗活的公子哥,背著一百多斤的石料竟是氣定神閑。那人身後各個氣態非凡的四個人則悠悠然牽馬而行,更襯托得那家夥……腦子有點不正常?這到底算怎麽回事?膚黑年輕石匠一時間有些走神,難不成現在的北涼紈絝公子都這麽好說話了?倒是老石匠比孫子更加“心安理得”些,活到了七十多歲,老人雖說這輩子都在跟不會說話的石頭打交道,但也許是越是跟死物相處更久,反而更看得清人心黑白,老人不知道那個送酒喝的公子哥是不是大好人,但相信起碼不是什麽壞人。對於身邊這位公子哥為何會幫忙背石出山,老人想不通也懶得想,就像大魚山的采石匠代代相傳,山中有洞,洞中藏潭,潭內又有似魚似蛇的靈物,等待化龍之日,隻是誰都沒親眼見著,如今眼界越來越廣的年輕人是不太信了,但老一輩仍是都願意相信。

    一行人背石出山後,跟那個奇怪俊哥兒嘮嗑了一路的老人,都已經拍著胸脯說要把村子裏最俏的姑娘介紹給他了,有他這在村子裏說話還管用的老兒牽線做媒,這事兒準成!可惜那俊哥兒說他有了媳婦,這讓老人很是遺憾啊。最後那年輕人在卸下石料後,跟老人說了句莫名其妙的言語,說他會盡力的。老人也沒聽懂在說啥,隻好笑著點頭。

    鐵木迭兒本以為這無非是徐鳳年這個北涼王吃飽了撐著,與那些采石匠收買人心,少不了讓那陵州諜子“無意間”泄露身份,不曾想徐鳳年披回裘子後,就那麽直接出山了,連那諜子從頭到尾都蒙在鼓裏,根本不知他們的真實身份。到最後,鐵木迭兒隻能是覺得這年輕藩王真的很無聊,否則道理講不通。

    五騎來到這大嶼洞天,結果是四騎率先離山,那個當時聯手徐偃兵給鐵木迭兒一行人造成致命麻煩的高大女子,不知為何說要回山一趟。

    澹台平靜單騎入山,最終牽馬走入大嶼洞天另外一座側峰的半山腰,但是沒有入洞,就站在洞口等著,暮色,夜色,晨色,她終於等到了兩個外鄉道士。

    一位年輕道士和一位年幼道士,道袍明顯不同於采石匠經常見著的大魚山道人裝束。

    年輕道士對澹台平靜溫和致禮道:“貧道武當李玉斧,見過澹台前輩。”

    那個小道童也跟著師父,有模有樣行禮道:“小道武當餘福,見過澹台前輩。”

    澹台平靜看著這對從武當山走出然後走入大嶼洞天的師徒,淡然道:“李掌教也望見了大契機?”

    李玉斧微笑道:“貧道還要感謝前輩的守候。”

    澹台平靜看似站在洞口,實則是攔在洞口才對,語氣不算有多和善,“此緣初起於我們師徒,是我們看著白蛇走江蛻變成蛟,然後看著它沿江上遊。如今又是我們……是他,親手牽動異象。”

    那年幼道童一本正經說道:“腳下大道,人人可行。”

    澹台平靜看著這個故作高人言語的孩子,笑了笑。

    給人盯著瞧得小道童微微漲紅了臉,很快氣勢大弱,小聲說道:“是師父說的。”

    武當山現任掌教的年輕道士眼神溫暖,抬起手摸了摸徒弟的腦袋,“是你說的。”

    看著這對師徒,澹台平靜眼中閃過一抹複雜神色,掩飾後說道:“地肺山,廣陵江畔,你也結下一線之上的兩緣,但是……”

    李玉斧輕輕擺手,微笑道:“澹台宗主大可以放心,我們來大嶼洞天不是要爭什麽,不過是貧道想帶著餘福多走走看看。”

    澹台平靜搖頭道:“你道家不爭,就是大爭。”

    澹台平靜看著不急不躁的武當年輕掌教,緩緩道:“大秦以前,一向是推崇天人同類,你們道教聖人率先提出天地不仁之說,我師父曾評,‘此中真意,天地於人無有恩意,也無惡意,’‘足可謂天地起驚雷’,後世學淺之輩隻憑喜好,曲解為躋身聖人即可看待世間萬物為芻狗。大秦末,儒家聖人提倡人性本善以及天人感應,其根祗卻有重返天人同類的趨勢,黃三甲稱之為‘撥雲見月’,而非‘開雲見日’。至於佛教,是外來之教,不去說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