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兩百二十一章 北涼四戰(三)(2/4)

作者:烽火戲諸侯字數:10566更新時間:2023-08-20 12:17:53

    霞光城的地理位置可謂得天獨厚,占據有葫蘆口唯一可供大規模騎軍入關的雄關險隘,因此此地戰事隻有硬碰硬,雙方想要展開任何奇襲都是癡人說夢。種檀麾下的東線步軍近期已經可以不斷湧入城頭,昨天種檀就親自率領八百死士登城作戰,酣戰小半個時辰後才被趕下城頭,當一場攻城戰的主戰場從蟻附城牆變成城頭肉搏,往往就意味著距離破城不遠了。大概是也知道霞光城岌岌可危,這是燕文鸞的老字營步卒第一次出現在葫蘆口戰場上。種檀策馬前衝,在沒有城頭床弩的威脅之下,以本種檀的武道修為,加上身披鐵甲,並不畏懼城頭那零散幾名神箭手的步弓遠射。

    種檀抬頭望去,果然是一大波幽州老營步卒支援城頭了,披掛典型的“燕劄甲”配製,一律由北涼官方匠人精心打造,這種燕劄甲由一千五百枚精鐵甲葉組成,再以堅韌皮-條和甲釘細密連綴而成,重達六十餘斤,比起曾經的西楚第一等重甲步卒大戟士毫不遜色,況且北涼男子體格先天就要優於西楚士卒,燕家步卒身披重甲手持長矛列陣拒騎,曾經在春秋戰事中發揮出令西楚騎軍瞠目結舌的效果。重甲步卒在大奉王朝的誕生和春秋九國的成型,本就是在大規模騎軍逐漸成為戰場主角、尤其是草原騎軍愈發勢不可擋後,一種應運而生的畸形兵種,宗旨是既然步軍已經比不過騎軍的靈活,那麽就幹脆全部舍棄機動性,以靜製動。當然,重甲步卒原本不是用作守城的珍貴兵種,倒不是單純因為以步對步屬於大材小用,而是重甲步卒披掛太過沉重,在寸土寸金的城頭地帶進行近身廝殺,並不明智。

    但是,已經攻上霞光城城頭的四百北莽敢死卒,幾乎一個照麵就被燕劄甲步卒斬殺殆盡。

    種檀轉頭對一名傳令卒沉聲道:“讓鄭麟領兩千騎軍去接應攻城步軍的撤退。”

    城頭之上,生死立判。

    北莽步卒本就差不多精疲力竭,其中一人仍是劈出勢大力沉的凶悍一刀,結果被對麵鎧甲精良的燕家重步卒抬起左臂一揮,就隨意揮開刀鋒,那名老字營燕家銳士繼續前衝,右手涼刀瞬間刺入這名皮甲北莽蠻子的胸口,憑借巨大衝勁直接將這個北莽士卒撞靠在外牆之上,迅猛拔刀後,雙手握刀重重撩起,把一名伺機想要砍在他臉上的北莽蠻子從腰部到肩頭,扯出一條皮肉掀開深可見骨的血槽,猩紅鮮血濺滿了這名重步的整張臉龐,格外猙獰。

    一名北莽士卒,被從一處殘敗城頭的破裂處當場撞出城外。

    霞光城頭,鐵甲錚錚。

    一顆顆北莽士卒鮮血淋漓的頭顱,被那些魁梧甲士同時拋下城頭。

    除去登城士卒無一幸免,聽到撤退鼓聲的北莽攻城士卒連忙撤下雲梯,在他們頭頂,不斷有頭顱和屍體砸下,以及重新返回城頭的弓箭手潑灑出的箭雨。

    這場血雨和箭雨,是霞光城對先前北莽投石車造就的“雨幕”,最有力的回答。

    城門緊閉至今的霞光城第一次主動升起大門,一大股重甲步卒衝出。

    城頭之上,幽州重甲步卒就順著雲梯滑下,對那些後撤不及的北莽士卒展開一邊倒的屠戮。

    如同洪水傾瀉-出城,不斷有北莽步卒“淹死”在血水之中。

    最為靠近城頭的北莽兩千騎軍得到種檀軍令後,開始加速衝鋒,展開一輪輪騎射,試圖在救援己方士卒撤退的同時,盡量壓製住霞光城步軍的出城列陣。與此同時,城頭上射程比騎弓要更遠的步弓,也果斷放棄對北莽步卒的射殺,轉向正在對出城重步進行擾騷的北莽騎軍。那名騎軍將領鄭麟抬起手臂往後一頓,騎軍不再向前,開始緩緩後撤出五十步,絕大多數城頭箭矢就落在這五十步之間的大地之上,重新掉頭的鄭麟環視四周,有些鬱悶,除了從騎軍兩側緊急後撤的攻城步卒,真正阻滯他們更多騎軍趕赴戰場的罪魁禍首,恰好就是附近那些本該負責後續攻城的步軍方陣,否則隻要給他們兩千騎去堵住城門,以如今霞光城的弓弩數量已經不足以造成太大威脅,那麽四千騎不說徹底阻止那支步軍出城,最不濟能夠讓其無法舒舒服服鋪展陣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