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兩百三十八章 噤若寒蟬(上)(1/4)

作者:烽火戲諸侯字數:9824更新時間:2023-08-20 12:17:56

    都說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太安城牆雖高,風卻也大,耳報神更是數不勝數,故而小道消息總能以驚人的速度傳遍各個角落,當新涼王下榻下馬嵬驛館沒多久,北涼騎軍跟京畿西軍的衝突事件就沸沸揚揚。如此一來,原本朝廷以禮部尚書為首親自迎接藩王入城的平常事,也讓人咀嚼出一些不尋常的意味,多數老百姓在讚譽陛下寬宏大度的同時,不遺餘力痛罵年輕藩王的蠻橫無理,認為朝廷就應該把這個西北蠻子晾在城外,什麽時候幡然醒悟,曉得上折子跟陛下請罪,才準他入城。

    相比不知水深水淺的市井百姓,太安城的文武百官,尤其是有資格參與早朝、等於在離陽官場上登堂入室了的那撥官員,本該是最有底氣對北涼軍政頤指氣使的一撮人,這次破天荒齊齊噤聲,少有一犬吠形百犬吠聲的“盛況”,例如官職不高卻身份清貴的禦史台言官和六科給事中,私底下相互通氣之後,都紛紛絕了彈劾那位年輕藩王的念頭,理由很簡單,隨著那輛馬車的駛入太安城,除了北涼輕騎跟趙桂尉遲長恭兩位將軍的對峙浮出水麵,還有那個北涼大破北莽的驚悚消息也捎入了京城。在這個敏感時候彈劾堪稱新朝邊功第一的武人,任你找出千般理由,也沒用。

    反觀傾盡半國賦稅打造的兩遼邊軍,二十年來殺敵多少?有十萬嗎?按離陽軍律來算,斬獲八十北莽首級就可以讓一名底層士卒躍升至邊軍都尉,據說這次北涼不但殺敵無數,連北莽大將軍楊元讚的腦袋都摘掉了,要是論功行賞,這得是多大的軍功?既然那徐小蠻子已經貴為藩王,那麽離陽讀書人夢寐以求的封侯拜相就沒了意義,難不成先帝才摘掉老涼王的大柱國頭銜,眨眼功夫,這就又要從當今天子的手上拿回去了?

    與此同時,品秩較低的京官們也開始自然而然腹誹起北莽蠻子的不堪一擊,先前東線大軍還氣勢洶洶地一路推進到葫蘆口霞光城,怎的臨了臨了,便如此不濟事了?太安城順帶著連那位位極人臣的大將軍顧劍棠也給埋怨上了,人家北涼三十萬邊軍能把北莽百萬大軍趕回老家,兩遼邊軍也不少,別說什麽雷聲大雨點小,你兩遼是整整二十年連個像樣的響雷都沒有啊!

    徐鳳年隻帶著徐偃兵入住下馬嵬驛館,八百白馬義從都由兵部禮部安置臨近驛館的妥貼住處,徐鳳年下車後發現驛丞諸多官吏不同於上次進京,都是些更為年輕的生麵孔,看到身穿黑金蟒袍的北涼王,眼神中都透著濃重畏懼。

    徐鳳年抬頭看著驛館外那棵龍爪槐,物是人非了。

    下馬嵬驛館一直是獨屬於北涼道的驛館,也是寥寥無幾得以建造在京城內的驛館,由於老涼王徐驍在封王就藩後極少進京麵聖,這些年始終是一幅慘淡的情景,兵戶兩部官員無數次建言裁撤下馬嵬,以至於到了前幾年兩部後進官員入了兵部戶部後,老調重彈此事就成了約定成俗的一個規矩,頗像一份投名狀。誰要是敢不拿此事遞交奏章折子,少不得被前輩同僚好一頓排擠拿捏,不過先帝和當今天子對此都是留中不發的微妙態度,以至於有官場老油子打趣,哪天要是下馬嵬驛館真給拆了,就該無趣嘍。

    徐鳳年對這座驛館很熟悉,跟那位洪姓驛丞點名要了後院的一間屋子,等到戰戰兢兢的驛丞躬著身子緩緩離去,徐鳳年搬了兩條藤椅到簷下,和徐偃兵一人躺一人坐著。這趟在清涼山看來屬於徐鳳年臨時起意的匆忙入京,並不是沒有異議,隻不過如今徐鳳年對北涼鐵騎和整座北涼道官場的掌控,可謂達到了頂點,除了徐北枳在陵州見麵時發了一通怒火,也就宋洞明讓拂水房諜子送來一封密信,措辭含蓄,大抵是不讚同徐鳳年以身涉險,估計這也道出了燕文鸞在內一撥老將的心聲,唯獨白煜經由梧桐院姍姍來遲地送來一封信,言辭中卻是持讚成意見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