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兩百四十章 噤若寒蟬(三)(2/5)

作者:烽火戲諸侯字數:15186更新時間:2023-08-20 12:17:56

    老尚書那兩根幹枯如柴的手指,下意識摩挲著那方質地溫潤的田黃瑞獅鎮紙,不知是跟二八芳齡的新納美妾肌膚相似的緣故,還是在感受皇恩浩蕩。

    年輕藩王說要來禮部坐一坐是真,說要敘舊也是真,隻不過司馬樸華漏說了一段,其實新涼王在這之外,跟他這位二品高官客套寒暄了不少。現在高亭樹範長後這撥“祥符新官”大概都不知道,隻有資曆更老的“永徽老臣”才曉得,太安城官場早年有個不小的笑話,那是北涼道進貢了一批出自纖離牧場的戰馬,司馬樸華當時擔任禮部員外郎,看到過手的奏章上寫著北涼大馬高近六尺後,忍不住捧腹大笑,就立即跟一大幫禮部同僚分享這個趣聞,司馬樸華不忘點評了一句“北涼這大馬還真是夠大,都能比得上咱們太安城拉糞的騾子了,天下之大,真真是無奇不有,又數這北涼最奇怪”,結果等到涼馬入京,一輩子都沒握過刀的讀書人司馬樸華,才明白戰馬高度不是以馬頭算的,而是僅至戰馬背脊!

    鬧出這麽個天大笑話,害得司馬樸華抬不起頭好些年,隻不過隨著司馬大人的官品越來越高,也就越少被人提及。不曾想就在今天,那個年輕藩王又揭開這個傷疤,笑著跟尚書大人說了一句“尚書大人,不知京城裏頭哪裏有高近六尺的拉糞騾子,本王一定要見識見識,才算不虛此行,對不對啊”。

    當時司馬樸華還能如何作答,就隻好低眉順眼幹笑著不說話,難不成還點頭說是?

    此時老尚書越想越憋屈,一向自認養氣功夫不俗的老人,不知不覺五指攥緊了鎮紙。

    蔣永樂已經開始盤算著要不要托病告假,實在不行,就咬咬牙結實摔一跤,摔他個鼻青臉腫!

    晉蘭亭終於開口說話,隻是言語卻讓蔣永樂一頭霧水,“尚書大人,下官府上剛收了幾籠產自春神湖的秋蟹,正是最為肥美之時,無論清蒸還是槐鹽,皆是不錯。大人何日得閑,與下官一起嚐一嚐?”

    老尚書嗯了一聲,臉上有了笑意,“聽聞有詩中鬼才之稱的高榜眼,新近作了一首傳遍京華的品蟹佳作,堪稱絕唱。有酒有蟹有詩,三兩好友,何其美哉!”

    蔣永樂當上禮部右侍郎有運氣成分,可是在人人繞圈子打啞謎功夫無與倫比的禮部衙門廝混久了,修為其實不差,略微回味,隻比尚書大人略慢一籌就聽出了晉蘭亭的言外之意。

    老尚書提及的新科榜眼郎高亭樹那首詩中,有畫龍點睛一語:但將冷眼觀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

    隻是蔣永樂立馬就又憂心忡忡起來,理是這個理,可眼下燃眉之急,是那隻氣焰囂張的西北大蟹馬上就要闖入禮部衙門,你司馬樸華在太安城根深蒂固,又有顯貴超然的尚書身份,而晉蘭亭則是先帝作為儲臣交給當今天子的大紅人,有皇帝陛下撐腰,你們兩個熬得過去,可我蔣永樂隻是一個官職不上不下的右侍郎,一旦那藩王真要大打出手,不找我找誰?姓徐的到底橫行到幾時我不知道,我隻知道老子極有可能要很快橫著離開禮部衙門了!

    晉蘭亭率先告辭離開,蔣永樂欲言又止,老尚書已經朝這位右侍郎擺了擺手,下了逐客令。

    失魂落魄的蔣永樂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麽離開屋子的,在院子廊道發呆。

    不同於夏日滿城的蟬聲刺耳。

    入秋後,蟬鳴依稀漸不聞。

    趙家甕六部衙門按律不植高木,此時此刻的深秋時分,這座院子早已不聞一聲蟬鳴。

    蔣永樂頹然靠著廊柱,沒來由倍覺寒蟬淒切。

    ————

    禮部兵部雖是鄰居,隔著其實並不算近,對禮部官員而言,是不幸中的萬幸,要不然起了紛爭,秀才遇上兵,一個用嘴巴說理一個用拳頭說理,自然是後者更“占理”。而對兵部來說,對於這幫官階高低不同但都屬於酸文人的禮部官員,屬於一幫看著厭煩打了都不顯能耐的繡花枕頭,所以兵禮兩部素來是尚書省內最不沾邊的兩座衙門。但是兩部此消彼長之下,習慣了隻樂意對吏部正眼相看的兵部大老粗,難免心中鬱難平,同樣是短短幾年內走掉三位尚書,兵部是顧劍棠,陳芝豹和盧白頡,禮部是李古柏、盧道林和元虢,可未來幾年的走勢,顯而易見,兵部如今連尚書之位都空著,換禮部試試看,若是司馬樸華突然有一天死了,那還不是第二天就有權貴重臣在朝會上提出人選?更讓兵部感到英雄氣短的一個事實,是左侍郎許拱甚至都不在京城,直接給皇帝陛下攆去遼東了!隻剩下一個從地方上調來的右侍郎唐鐵霜,是個一天京官也沒當過的外來戶,如何能夠在盤根交錯的京城左右逢源?加上連京城老百姓都知道唐鐵霜是顧老尚書的心腹嫡係,而前任尚書盧白頡又不得陛下的心意,說是平調,明擺著是貶謫去廣陵道,連京官外放常見的明升暗降都算不上。兵部衙門群龍無首就已經難以在廟堂上抬頭了,暫時領頭的人物還自身難保,哪來為下屬謀些恩惠福利的本事,廣陵道戰況不利更是火上澆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