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兩百四十九章 新舊先後(1/4)

作者:烽火戲諸侯字數:9854更新時間:2023-08-20 12:17:58

    三百名禦林軍侍衛同時按住刀柄,哪怕先前刑部高手被年輕藩王一招擊退,擺出了要硬闖欽天監的架勢,但是這三百披輕甲佩金刀的趙室精銳,仍然沒有立即抽刀殺敵。

    這當然並不意味著禦林軍是中看不中用的繡花枕頭,更不是禦林軍脾氣有多好,如果換成其他任何一個人站在門口,身負密旨的三百禦林軍,早就衝上去大開殺戒了。

    但是,眼前不知為何沒有身穿藩王蟒袍的年輕人,畢竟是手握三十萬西北鐵騎的大將軍徐驍之子,更是與曹長卿鄧太阿齊名的武道大宗師,僅論江湖聲勢,恐怕還要超出其餘兩位陸地神仙一籌。

    誰先抽刀誰先死,道理就這麽簡單。

    刑部供奉給人打飛了,禦林軍副統領隻好硬著頭皮頂上位置,這名身形魁梧的大內絕頂高手,腰間懸佩著一把“永徽天字號”禦製刀。

    先帝在位時期,宮廷大匠耗時五年才陸陸續續鍛造出十八柄,其中最早三柄都珍藏於大內,先帝隻有身披金龍大閱甲參與狩獵的時候,才會懸佩其中一柄。到永徽末年為止,除了禦林軍正副三位統領被賜下三柄,永徽天字十六、十七和十八號,按照規矩,禦林軍統領的官位不會世襲罔替,但是金刀會“世襲罔替”,也就是說隻有坐上這三個位置才有資格佩這三把刀。大柱國顧劍棠、蜀王陳芝豹、棠溪劍仙盧白頡,以及剛剛赴京上朝的吳重軒,離陽王朝先後四位兵部尚書,各自獲賜一柄,得以私藏傳世。四征四鎮八位大將軍中,除了吳重軒,隻有征北大將軍馬祿琅獲此殊榮,但是這五把“徽字刀”,具體字號分別是多少,無人得知。

    當今天子登基後,下令按照永徽天字刀仿製了近五百把新禦刀,親自命名為祥符大業刀,簡稱大業刀,刀鞘清一色為木質蒙金桃皮鞘,護手為橢圓形的鐵金鏤空盤,內有三條可以移動的玉龍,惟妙惟肖,舉手提刀時,敲擊如龍鳴,可謂巧奪天工。

    禦林軍侍衛副統領深呼吸一口氣,口氣不再像先前刑部倒黴蛋那樣死板僵硬,沉聲道:“北涼王,請不要讓我們為難。”

    按刀而立的徐鳳年默不作聲,沒有抽出那柄鑄造極早的普通老式涼刀,而是輕輕叩指一彈刀柄。

    如同北涼鼓響。

    能夠當上離陽趙室的禦林軍副統領,自然不會是貪生怕死之輩,這名魁梧男子灑然一笑,有了幾分既食君王之祿便為君王慷慨赴死的意氣,大概是心知必死,沒有往年在皇宮天子身側當差的古板,看著眼前這個西北藩王,爽朗笑道:“舊東越鄉野武夫楊東坪,十二年前入京擔任禦林軍侍衛,算來已經遠離江湖十二年,此生最後一戰,能夠跟北涼王交手,不枉此生!”

    說完遺言,楊東坪抽出那把不知自己戰死後會交給誰的永徽天字十七號禦刀,大聲道:“迎敵!”

    三百柄祥符大業刀,整齊出鞘。

    楊東坪率先持刀前衝,怒吼道:“隨我退敵!”

    一瞬間,楊東坪在內的二十名禦林軍先後撲殺而來。

    除了維持欽天監正麵大門外的陣型厚度,一百名禦林軍侍衛沒有挪步,其餘侍衛都向北涼王和楊東坪那座戰場的左右兩翼掠去,顯然不但要阻擋年輕藩王的前行之路,連退路也要攔截。

    兩百餘禦林軍侍衛身形極快,一時間欽天監大門外如同一群蝴蝶絢爛飛舞,讓結陣位於大門內的李家甲士都感到眼花繚亂,更有一陣寒意透骨,捫心自問,在這種氣勢淩厲的圍殺中,尋常高手當真能僥幸存活下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