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兩百六十九章 樓外日頭正暖(1/4)

作者:烽火戲諸侯字數:9300更新時間:2023-08-20 12:18:02

    北涼關外平地起雄城,而這座剛剛被正式命名為拒北的新城更南,也有幾分平地起高樓的氣象,出現了一座規模不大的集市,麻雀雖小五髒俱全,酒樓茶肆客棧當鋪賭坊,應有盡有,有商賈小販來此尋覓生意,有士子遠遊邊境,有江湖人呼朋喚友到此一遊,有人在此說書,也有些女子做著見不得光的皮肉生意。有關新城的叫法,議論紛紛,外鄉豪客們都覺得拒北城這個說法不夠勁道,不如那個原本呼聲極高的殺蠻城來得幹脆利落,至今尚未在北涼為官就任的書院士子,則普遍認為覺得京觀城更為妥貼,雖說煞氣稍重,但是大概在這西北待了一年多,入鄉隨俗,赴涼士子們也開始被涼人風俗感染,如水入沙坑,便不再是隱逸山林的清泉,而似濁酒了。

    在祥符二年初破土動工的拒北城,無論是戰略意義還是象征意義,都可以說是北涼的重中之重,相繼有小道消息傳出,不但都護府要在年末從懷陽關遷入新城,而且某位新任涼州別駕也將在此建造官衙,成為兼具涼州軍政大權的“關外刺史”,隻不過拒北城如此重要,駐紮新城周邊的精銳邊軍依然是北嚴南鬆的格局,這一點從集市上沒有任何遊騎巡視就能夠看出,起先赴涼士子對此疑惑不解,經由本來本地商人解釋後才釋然,原來關外廝殺鏖戰,關內平靜安詳,北涼已經有二十餘年了。

    臨近正午時分,烈日當空,徐鳳年獨自走在這座綽號小雀鎮的集市上,身邊沒有白馬義從護衛,甚至連徐偃兵都沒有陪同。集市居民多是外鄉人,除去涼州州城百姓和燕文鸞這撥北涼老人,其實真正熟悉新涼王相貌的北涼普通人,其實不多,數萬虎頭城將士都熟悉,可惜連同主將劉寄奴在內,都戰死了。跟徐鳳年作為袍澤的幽州萬騎也熟悉,但是第二場葫蘆口戰役,死傷過半,除了鬱鸞刀,更不會出現在這裏。

    此時徐鳳年的臉色有些蒼白,這是欽天監之戰的後遺症,祁嘉節的劍氣原本經過軒轅青鋒“轉嫁”調理後,已經被壓抑在三處竅穴,這也是徐鳳年能夠與鄧太阿曹長卿酣暢戰於下馬嵬驛館的前提,如今洪水決堤一般在體內肆意遊走,如大軍過境,鐵騎踏地,徐鳳年體內如有陣陣擂鼓悶雷聲,如果是換成擅長內視的道教入聖大真人,恐怕就要對長生一事徹底絕望。

    徐鳳年挑了一棟人聲鼎沸的酒樓落座,三次江湖,首尾兩次都過著斤斤計較的日子,知道一文錢難死英雄漢的道理,習慣了有錢在手心不慌。掂量了一下錢囊,徐鳳年要了一壺酒兩碗飯三樣菜,他在臨窗的位置坐著,摘下涼刀穿上便服,就像是個遠遊邊關的尋常士子。酒樓不大,生意卻好,越來越多的食客湧入,就有人打起了拚桌吃飯的意圖,店小二一臉為難跑來跟徐鳳年說了,徐鳳年笑著點頭說沒事,但是要求兩壺綠蟻酒得按一壺的價錢來算,店小二在心裏一合計,這買賣還是有賺頭,就自作主張地幫著酒樓老板答應下來。跟徐鳳年拚桌的有五個人,一女四男,四名男子氣態迥異,豪俠與書生,也不知是怎麽湊一堆的,豪俠的豪,顯而易見,就像其中一名三十來歲的高大漢子,佩劍的劍鞘是用金子打造,而書生的書香氣,文巾儒衫不說,還各有一把紫檀灑金折扇,扇墜質地都是千金難買的奇楠,隻不過徐鳳年的眼光何其老辣,一人奇楠扇墜是蜜結一人是下品的鐵結,那麽兩人家世高低也就水落石出了,顯然後者是在打腫臉充胖子。一張桌子四條長凳,兩名豪客和兩名士子並肩坐在徐鳳年左右,唯獨那名年輕秀美的女子單獨坐在徐鳳年對麵。人靠衣裝佛靠金,大概是都沒有把穿著樸素的徐鳳年當根蔥,言談無忌,女子是江南口音,軟軟糯糯,言語不多,但是並不附和男子,兩位大俠氣很足的男子一個薊州口音一個遼東腔,讀書人則是分別來自中原青州和東南劍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