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八十二章 大戟橫江(2/5)

作者:烽火戲諸侯字數:11804更新時間:2023-08-20 12:18:23

    宋長穗無奈道,“在這之前忙得焦頭爛額,哪有半點氣力跟你說些閑話。”

    李功德感慨道:“倒也是,我自詡這輩子當官頗有心得,總之成天琢磨來琢磨去,都在琢磨別人,雖說也不能說全然不做事,可如這般事必躬親,無法想象,感覺就像在短短一年裏,把我李功德一輩子欠下的官場務實都給還上了。”

    宋長穗會心一笑。

    李功德突然一巴掌重重拍在箭垛上,大聲道:“這麽好的城牆,如果還是守不住的話,別說被北莽蠻子殺了,就是罵也要被我罵個半死!”

    宋長穗愣了愣,然後環顧四周,城內外又是那副最熟悉不過的建城場景,號子聲此起彼伏,雖說腳下這座巨城已經可以掛匾,可依然有相當規模的工程要繼續,這位墨家矩子輕聲笑問道:“你當真舍得罵他們?”

    原本氣勢洶洶的李功德頓時氣焰全無,隻是輕聲呢喃道:“這麽多北涼邊軍兒郎……我李功德便是舍得罵兒子,也舍不得罵他們啊。”

    ————

    新任涼州刺史白煜可以前往武當山會友偷閑,作為北涼道轉運使兼副節度使的某人,則片刻不得閑,他一路馬不停蹄地從流州青蒼城、再途經涼州西大門戶的清源軍鎮,直到掀起車簾子就能夠望見那座關外雄城的輪廓。好像徐北枳自打離開清涼山前往陵州那一刻起,就一直在奔波勞碌,當買米刺史,在轄境各地大建糧倉,擔任一道轉運使,運籌帷幄漕運一事,中間還曾去兩淮道跟韓林私下會晤,前不久去往西域爛陀山,為流州青蒼城防線帶去兩萬僧兵,這次參加完掛匾儀式,立即就又要去往陵州,親自盯著漕糧入涼才肯放心。

    他這些年居無定所,似乎不是在馬背上,就是在馬車裏,反正都顛簸。

    這輛馬車外,沒有一名北涼邊軍精騎護送,照理說以徐北枳的超高品秩和他本人對於接下來涼莽戰事的重大意義,就算派遣給他一千北涼鐵騎擔任扈從也絲毫不為過。

    但正是如此,這位年輕謀士在徐家清涼山或是在年輕藩王心目中的地位,更顯得無與倫比。

    因為馬車四周僅有八十人護送。

    八十騎人人負劍。

    吳家劍塚八十人!

    當代劍冠吳六鼎,背負古劍素王的劍侍翠花,連在劍塚都能夠惡名昭彰的魔頭竺煌,對劍道領悟之深當世無幾的赫連劍癡,張鸞泰,公孫秀水,納蘭懷瑜……

    如果這還不算陣仗奢侈的話,估計天底下也沒什麽扈從能夠稱得上精銳了。

    滿臉疲憊的徐北枳雖然困乏至極,可仍是睡不著,幾次合眼許久都睜開眼睛,幹脆就盤腿而坐,從懷中掏出那本出自李義山之手的老舊筆劄,輕輕翻閱。

    聽徐鳳年提起過,聽潮閣那塊金字大匾,是離陽老皇帝親筆手書。清涼山大門上那北涼王府四個大字,則是王妃吳素的字跡,之後如北涼關外第一城建城需要掛匾,徐驍本意是他這個大老粗就不丟人現眼了,想讓李義山代勞,可是李義山不答應,人屠隻好去梧桐院跟世子殿下討教寫字,到最後廢棄宣紙不知裝了多少籮筐,這才硬生生熬出了後來的“虎頭城”三字,曾經笑言我徐驍連下輩子的字都給寫完了。之後如青蒼城內流州刺史府邸的那塊匾額,則是年輕藩王從師父李義山的遺留筆劄中選取那幾個字,因為李義山之於北涼,功勞不需多說,而李義山之於流州,更是意義深遠。在聽潮閣和梧桐院那些珍藏古物一一散落中原之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