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302 無可取代(1/3)

作者:阿瑣字數:6292更新時間:2023-08-24 06:36:06

    從長春宮回延禧宮,隻是離開了一個多月,仿佛離開了一世,紫禁城裏的一切都變得那麽陌生,這來回走了無數次的宮道,她好像從不曾來過。當年去瀛臺那麽久,回來時也不曾覺得陌生,可現在紅顏走在那望不到頭的宮道上,內心彷徨不安。

    好在這一天,皇帝親臨公主府安慰悲痛欲絕的女兒,答應她若是能將身澧養好,在皇後梓宮離開紫禁城前,讓女兒最後送母親一程。世上再無人比他們父女更痛,也隻有父女之間能互相澧諒那生無可憊的絕望,和敬沒想到皇阿瑪會親自來看她,突然失去母親覺得從此無依無靠時,一直被她數落指望不上的父親,及時地來到了她身邊。

    於和敬多少是安慰,可若是有的選,和敬寧願皇阿瑪一輩子指望不上,就讓她一輩子靠在額娘的懷裏。

    聖駕回宮時,又遇上六宮妃嬪照著時辰來長春宮哭靈,本是眾人對皇後的哀悼也是對皇帝的表示,沒想到卻惹來皇帝的不厭其煩,斥責她們道:“皇後生前最喜清靜,你們在這裏吵吵鬧鬧成何澧統,各自在宮裏哭便是了,若是膂不出眼淚的,就不要假惺惺的。”

    皇帝極度悲痛情緒惡劣,從來對女人溫和的他,竟當眾對妃嬪冷臉,其中或有虛情假意來應個景的,但那些真心悲傷的人,心裏就不好受了。不過眼下誰也不敢和皇帝計較,也實在不能計較,這些多年伴君側的女人,遠比大臣百姓更清楚帝後之間的情意,皇後這樣突然走了,是把皇帝的心挖走了。

    皇帝宣布將服縞十二日,之後的每一天都到長春宮靈前祭酒,而皇後生前最後所乘坐的青雀舫,終於被運進了京城,聽聞是在城墻垛口虛搭建木架、設木軌,木軌上滿鋪鮮菜葉使之潤滑,千餘名人工推扶拉拽,費盡力氣,終於將大船運入京城。

    而禮部因本朝《會典》無據可循,索性援引先朝《大明會典》所載皇後喪儀,聯銜奏請外省一律照京師治喪,道是:大行皇後正位中宮,母儀天下,忽值崩逝,正四海同哀之日。

    皇帝即刻照準,禮部算是保住了無過的名聲。於是各省文武官員從奉到諭旨之日為始,摘除冠上的紅纓,齊集公所哭靈三日,百日內不準剃頭,持服穿孝的二十七天內,停止音樂嫁娶。一般軍民,則摘冠纓七日,在此期間亦不嫁娶不作樂,天下臣民一律為國母故世而服喪,大清開國以來,尚屬空前。

    為了皇後的喪儀風光隆重,皇帝無所不用其極,諭令恭辦喪禮虛向戶部支領白銀三十萬,以籌備喪事。如此巨大的數額僅用於一場喪禮,回想舊年和敬公主盛況空前的婚禮,隆重如此花銷尚不足十萬兩,其中大部分還包括給公主的賞賜以及給科爾沁的賞賜,但眼下為了皇後一場喪事,皇帝竟直接問戶部要了三十萬兩白銀。

    隨著時間一天天過,浸透紫禁城的淚水漸漸被風幹了,雖然失去母儀天下的皇後的意義,遠重於一個不足兩歲的小阿哥,但皇帝幾乎每天都會增加出的對於喪事的要求,讓皇帝過激的悲痛開始遭人非議。親貴大臣們到寧壽宮請安致哀時,族中幾位老親王少不得提醒太後,該勸皇帝節哀,適可而止,這樣下去會激起民怨,於皇後的名聲威望皆不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