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 龍騰九天 第四章 殺人於無形(4/4)

作者:閃爍字數:16254更新時間:2020-02-25 03:05:24

    真正能夠打壓印度的還是經濟手段。

    2033年,正式將印度逐出“中國-南亞經濟共同體”之後,共和國立即宣布對之前減免關稅的8000多種印度商品征收關稅,隨後共和國全體代表大會通過了對印度700多種商品征收懲罰性關稅的法案。

    沒等外界回過神來,共和國正式向世貿組織提起上訴,要求美國與印度立即取消對上千種商品提供的不合理財政補貼,並且威脅要在適當的時候,針對獲得了美國與印度政府提供財政補貼的商品與企業征收懲罰性關稅。

    共和國的一係列舉措意味著新一輪貿易戰已經打響。

    王元慶此舉不但針對印度與美國,還將矛頭對準了正在“茁壯成長”的日本。在共和國提交給世貿組織的商品清單中,大部分都是日本所需的重建物資。為了支援日本,美國政府一直在為這些商品提供財政補貼。同樣的,為了通過貿易獲得美國的技術援助,印度也在為出口到日本的物資提供財政補貼。

    顯然,世貿組織解決不了國家間的爭端。

    2033年6月,共和國正式開始對美國與印度的商品征收懲罰性關稅。

    到當年年底,美國與印度先後通過了針對共和國的貿易法案,開始對共和國的貿易製裁進行全麵報複。

    對於還處於大蕭條恢複期的世界經濟來說,這場貿易戰無疑是一枚重磅炸彈。

    雖然“交戰雙方”沒有擴大“打擊範圍”,沒有將矛頭指向其他國家,但是隨著貿易製裁範圍擴大,遲早會對全球經濟產生影響。更重要的是,共和國是世界上經濟總量最大的發達國家、美國是實力最強大的傳統發達國家、印度是規模最大的發展中國家,3個最有影響力的國家打起貿易戰,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比如遭到美國“反製裁”的800多種共和國商品中,至少有90%需要其他國家提供原料、零配件、技術支持與售後服務,製裁共和國的商品,等於製裁了所有與共和國有密切經貿往來的國家。反過來也一樣,共和國製裁美國,等同於製裁了與美國關係密切的西方國家。

    與大蕭條時期的貿易戰相比,這場貿易戰有很大的區別。

    除了雙方都有明確的目的之外,最大的不同點是,大蕭條時期,包括共和國與美國在內都沒有建立起以自身為中心的地區型經濟共同體,而此時共和國與美國都擁有覆蓋多個國家的地區經濟共同體,甚至有多個經濟共同體。貿易製裁能夠造成影響,卻能刺激經濟共同體的發展速度,提高經濟共同體的地位與重要性。

    由此可見,貿易戰的最大受害者不是共和國、也不是美國,而是印度。

    原因很簡單,印度不是南亞地區的經濟中心,也沒有成為經濟共同體的核心。

    王元慶在這個時候打貿易戰,擺明了是在打擊印度經濟。

    可以說,印度在“購買”美國的航母戰鬥群時堅決不肯讓步,與印度經濟開始走下坡路有很大關係。如果印度仍然像藏南衝突之前那樣“財大氣粗”,別說拿1200億美元,就算拿2000億美元換回3支現成的航母戰鬥群,也不會眨下眼睛。

    打擊印度經濟,就是在打擊印度的戰爭潛力,削弱印度的軍事實力。

    王元慶的目的很明確,手段也很高明。

    小規模衝突拚的是技術裝備與軍事實力,大規模戰爭拚的就是國家的綜合實力,特別是經濟實力。

    輸掉了“經濟戰爭”,印度還有可能贏得最終的勝利嗎?

    如果您覺得《國策》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