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 龍騰九天 第一百二十九章 喉舌之戰(4/4)

作者:閃爍字數:16354更新時間:2020-02-25 03:07:11

    最能說明觀眾喜好的肯定是收視率。

    根據一家歐洲調查機構在當天上午通過電話進行的隨即調查,中國國際電視台新聞頻道在歐盟地區的收視率達到了2%,首次超過CNN國際新聞頻道,成為收視率最高的境外電視台新聞頻道。

    這一調查結果,足以說明問題。

    當然,也足以讓CNN發現問題。

    當天下午,CNN改變了報道內容,開始重點報道中**隊的軍事行動,並且重點分析了54軍攻打安拉阿巴德的戰略意義,以及39軍攻打加爾各答的戰術問題。雖然CNN還想在加爾各答問題上做文章,但是受觀眾的影響,CNN自覺減少了與“人道主義災難”有關的報道,再次打起“客觀公正”的旗幟,重點報道軍事行動。

    毫無疑問,CNN再次犯了個嚴重錯誤,忽略了27軍的行動。

    不管怎麽樣,這天發生的事情,已經證明戰爭無處不在。

    雖然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有人提出了“超限戰”的概念,認為能夠對政治決策與軍事行動產生影響的因素都會成為交戰雙方爭奪的製高點,戰爭不僅僅發生在戰場上,而是發生在各個層麵上,輿論宣傳就是戰場,新聞報道就是交戰雙方的武器,但是直到這一天,全球觀眾才認識到,戰爭確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誰能獲得輿論的支持,誰就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成為戰爭的正義方。雖然軍事行動之外的所有戰爭行動,對戰爭的影響都不明顯,至少不會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與正麵軍事對抗相比,包括輿論宣傳在內的戰鬥,對戰爭的影響更為深遠。如果從長遠角度看,輿論宣傳甚至能夠對戰爭的最終結局,特別是獲勝方最後的收獲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與戰場上的戰鬥一樣,輿論戰場上的戰鬥不由某一方的意誌決定。

    也就是說,輿論戰場上的戰鬥,不會因為某一方停止行動而結束。

    更重要的是,輿論戰爭與軍事戰爭一樣,都是政治鬥爭手段,為政治利益服務。除非交戰雙方在政治上達成妥協,不然總會分出個輸贏。

    這一天,裴承毅最關注的也是27軍的行動。

    用一個軍去控製麵積超過30萬平方千米的印度東北地區的所有交通要道,顯然有點吃力。27軍是戰略反應軍,不是空降軍,無法像空降軍那樣占領交通線附近的製高點,達到控製交通線的目的。

    幸運的是,27軍不是重裝甲軍。

    戰略反應軍的最大特點就是擁有出色的戰略與戰役機動能力,絕大部分戰鬥裝備都可以用空運的方式送往前線。

    也就是說,隻要有足夠的空運力量,戰略反應軍也可以執行機降作戰任務。

    為了加快27軍的行動速度,裴承毅抽調了3個空降軍的全部戰術空運力量,讓27軍把主戰裝備的所有附加配件全部拆掉,由DZ-25C送往前線,控製交通線附近的製高點,從而避免在地麵上進行戰術機動可能遇到的麻煩。

    這一舉措,極大限度的加快了27軍的部署行動。

    等到印軍東北集團軍群反應過來的時候,27軍已經部署到位。

    隨著夜幕降下,針對東北集團軍群後勤保障物資的轟炸行動馬上就要開始了。

    如果您覺得《國策》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