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 龍騰九天 第一百七十四章 民眾眼裏的戰爭(4/4)

作者:閃爍字數:14324更新時間:2020-02-25 03:07:48

    從穩定國內經濟來看,王元慶把顏靖宇調回中央,並且打破原來的慣例,讓顏靖宇擔任國務院總理,看中的就是顏靖宇管理經濟的能力。說實話,顧衛民是個很好的會計師,卻不見得是個管經濟的舵手。

    因為政府的調控起到了作用,所以大部分民眾並不認為共和國的經濟遇到了麻煩。

    事實上,絕大部分民眾關心的還是這場戰爭的對外結果。

    準確的說,就是有沒有必要打這場戰爭,這場戰爭會對共和國今後的發展產生多大的影響,將對世界格局產生多大的影響。概括起來,就是能否通過這場戰爭,為共和國獲得一個更加和平的周邊環境。

    民眾對待戰爭的態度,準確的反映出了民意。

    也就是說,民眾不反對戰爭,表明大部分民眾認為這場戰爭對維護周邊地區的和平穩定有積極貢獻。民眾開始反思戰爭,表明大部分民眾對某些戰爭決策持不同意見。民眾開始關注印度的戰後政治製度,表明大部分民眾更加關心如何將戰爭利益轉變為經濟利益,如何通過戰爭獲得實質性的好處。

    毫無疑問,大部分民眾都希望共和國能夠獲得實質性的好處。

    由此也就不難想像,絕大部分民眾都認為共和國應該在印度發揮持續有效的影響力。

    準確的說,就是控製印度的戰後政治體製,用占領軍的身份獲取經濟利益。

    民眾的想法沒有錯,畢竟民眾能夠看到的也就隻有眼前利益。當然,在“全民式”的網絡大討論中,絕大部分學者都認為不應該過分幹預印度內政,不能在印度扮演救世主的角色,應該讓印度人決定印度的未來,給予印度民眾自由、民主、平等的權利,以積極有效的手段引導印度走上和平發展的道路。由此可見,學者的觀點與民眾的觀點完全相反,對對於擅長研究政策的學者來說,他們看到的正是王元慶所想的。

    在有才能的政治家麵前,民意既不可違,又可以引導。

    隨著討論全麵展開,之前還在專心報道戰爭進程的共和國新聞媒體開始重點報道共和國民眾討論戰爭與印度戰後問題的相關新聞。當然,在兵力部署調整完成之前,也沒有多少戰爭新聞可以報道。隨著主流媒體加入,“戰爭給共和國帶來了什麽好處”、“戰爭對世界產生了多大影響”、“應該如何處理戰後的印度”、“共和國要不要在戰後問題上采取強硬立場”等等問題成為了共和國民眾在茶餘飯後討論的主要話題。雖然絕大部分普通人沒有上電視的機會,但是網絡媒體為每個人提供了發表言論的平台。短短數日之內,共和國幾家主要網絡媒體上與“戰爭”、“戰後問題”有關的帖子就超過了10萬條,跟帖更是上億條。在記者進行的隨機采訪中,就連一些住在偏遠地區的農民都開始關注戰爭問題,並且對戰爭有著不一有的見解。比如一名四川的農民在接受采訪的時候就說道:希望戰爭早點結束,國家把糧食出口政策放寬一點,他家的糧食就能賣個好價錢了。

    戰爭到底能夠給共和國帶來什麽樣的好處,11億個人,就有11億種不同的看法。

    對指揮這場戰爭的裴承毅來說,他還沒有什麽看法,因為戰爭還沒有結束,甚至還沒有到談結束的時候。

    戰爭還沒有結束,討論戰後問題又有什麽意義呢?

    如果您覺得《國策》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