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三章 利益集團的陰影(4/4)

作者:閃爍字數:15576更新時間:2020-02-25 03:09:54

    當然,這些鉤心鬥角且銅臭味十足的東西肯定不能擺上台麵,更不能拿來宣傳。

    為了造勢,藺慕勳等人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通過包括三堅集團在內的數家大型資源企業宣布在敘利亞發現了稀有金屬礦藏。因為確認稀有金屬礦藏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所以在敘以戰爭爆發前沒人揭穿這個謊言,而在敘以戰爭之後,恐怕沒有多少人記得這件事了。

    可以說,在藺慕勳等人的指點與幫助下,敘利亞總統在共和國的訪問非常成功。

    敘利亞總統沒有返回大馬士革,而是去了德黑蘭,不是說伊朗也有類似於藺慕勳的大企業家,也不是為了回報藺慕勳,實際上三堅集團在伊朗的業務非常有限,其真實目的是要拉攏伊朗。

    藺慕勳等共和國企業家很聰明,敘利亞總統也不笨。

    就算能夠十拿十穩的把共和國拖下水,為了壯大聲勢,特別是爭取到更多的伊斯蘭國家與伊斯蘭組織的支持,必須在伊朗身上做文章。更重要的是,伊朗與俄羅斯關係密切,如果將俄羅斯拖下水,就算美國明目張膽的支持以色列,敘利亞的勝算都不會小到哪裏去。在敘利亞總統看來,俄羅斯的重要性不在共和國之下。

    事實上,敘利亞總統有點多此一舉。

    關鍵是,敘利亞總統並不知道,在他去北京之前,伊朗當局就與共和國當局秘密接觸了好幾次,主要討論的就是伊朗“棄暗投明”能夠得到什麽樣的好處。

    伊朗當局此舉也是迫於無奈。

    倫敦峰會上,伊朗的態度比以色列還要強硬,甚至一再威脅退出談判。當然,隻要伊朗領導人的腦袋沒有進水就不會退出談判,因為別說伊朗,就算俄羅斯敢退出談判,共和國與美國都會在10年內聯手推翻俄羅斯政權。如果共和國與美國聯手,對付伊朗的話,根本不用等上10年。

    2037年底,伊朗也正式簽署了《倫敦條約》。

    在此之前,準確的說是在倫敦峰會後不久,伊朗就與俄羅斯接觸,就引進可控聚變核電站的問題進行談判。一直談到馬島衝突結束,俄羅斯也不肯讓步,即隻答應出售產品而不提供技術。顯然,如果伊朗隻要產品,就不會找俄羅斯,而會與共和國談,甚至與法國談都好得多。也就是說,伊朗要的就是技術。

    俄羅斯不肯轉讓技術,伊朗就把希望寄托在了共和國的身上。

    伊朗當局不可能不知道,共和國不會轉讓技術。要知道,共和國隻向巴基斯坦轉讓了建造可控聚變核電站的技術,其他的都是出售產品,真正的核心技術,連巴基斯坦都沒有能夠獲得。以伊朗與共和國的關係,肯定得不到技術。也就是說,伊朗轉向共和國的時候就降低了標準,想通過取得建造技術的方式確定伊朗在以共和國為核心的同盟體係中的地位,也就是與巴基斯坦相當的地位。

    經過半年多的談判,雙方已經在很多問題上達成了共識。

    從某種意義上講,除了不能立即加入集約集團之外,伊朗已經是共和國在中東地區最重要的盟友了。當然,這與敘利亞總統跟藺慕郇等人密謀推動戰爭一樣,共和國與伊朗的秘密同盟關係也不可能擺到光天化日之下。

    由此可見,敘利亞總統到達德黑蘭之前,他的伊朗之行的結果就定了下來。

    敘利亞積極謀求用軍事手段解決戈蘭高地爭端,以色列當局也不會閑著。事實上,以色列當局的處境比敘利亞好一百倍!

    如果您覺得《國策》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