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三十六章 軍事儲備體製(4/4)

作者:閃爍字數:14768更新時間:2020-02-25 03:10:27

    到了第三次軍事改革,王元慶除了提出增強動員能力之外,就是想強化軍事儲備體製。

    對軍隊來說,這顯然不是什麽好消息。仍然以共和國空軍為例,因為不打算用J取代J-14戰鬥機,所以J的采購量僅有空軍要求采購量的一半,不足的部分,則通過改進J-14實現;如此一來,在J-18(當時還沒有立項,姑且這麽稱呼)問世之前,空軍的一線作戰部隊將減少一半左右。事實上,因為J-18肯定用來取代J-14,所以從今往後,除非遇到全麵戰爭,不然空軍的一線主力部隊都無法恢複到印度戰爭之前的水平。當然,空軍的戰鬥力不會因此受到太大的影響,畢竟通過輪番部署的方式,不管是一線部隊還是二線部隊,都能得到鍛煉。

    在整個軍事儲備體製中,最關鍵的還是彈藥儲備。

    裝備可以用幾十年,沒有任何一種彈藥能夠儲備幾十年。更重要的是,裝備用舊了可以無償贈送給友好國家,從而省去了銷毀的費用,彈藥卻不可能大規模贈送,事實上也沒有幾個國家願意在和平時期大規模采購彈藥。做個不太恰當的比喻,裝備就好比鍋、彈藥就好比米,哪個家裏都有幾口鍋、而且都能用上十多年、甚至幾十年,而沒有那家人會在平常時期囤積太多的米。

    問題是,總得囤積一些彈藥。

    正是如此,很多人都認為,有超級大國卷入的大規模局部戰爭爆發的周期,完全由超級大國的彈藥庫容納能力決定。比如在美蘇冷戰期間,因為美國的彈藥庫在不消耗的情況下最多隻能儲備軍火企業在10年內生產的彈藥,所以美國卷入的地區戰爭也以10年為限,比如20世紀50年代的朝鮮戰爭、60年代到70年代的越南戰爭、80年代的巴拿馬戰爭(在此期間還有由前蘇聯發動的阿富汗戰爭,雖然美國沒有直接卷入,但是美國通過各種途徑為阿富汗的反蘇遊擊隊提供了大批武器裝備,等於消耗了美國的彈藥庫)、90年代初的海灣戰爭與90年代末的科索沃戰爭(雖然科索沃戰爭在蘇聯解體後爆發,但是按照得到普遍認同的觀點,該戰爭是冷戰後轉型的標誌之一)。再以共和國卷入的戰爭為例,因為共和國在第四次印巴戰爭之前並沒卷入國際爭端,彈藥庫的容納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在第四次印巴戰爭之後,也就是共和國的軍工廠加速轉動之後,幾乎每隔3到5年就會爆發一場戰爭,消耗掉所有儲備彈藥。

    第三次軍事改革中,王元慶沒有設法降低軍工企業的生產能力。

    因為已經向民營資本開放了軍工領域,所以王元慶也沒有理由通過行政幹涉的方式讓民營軍火企業停工。

    針對這一問題,王元慶提出的解決辦法非常直截了當:增加彈藥庫的庫存容量。

    搞清楚了這一點,再來看第三次軍事改革,恐怕就沒有人認為王元慶削減軍費開支會對共和國的軍事力量造成負麵影響了。

    可以說,王元慶壓根就沒有打算削弱共和國的軍事力量。

    從某種意義上講,第三次軍事改革的重點隻有一個,那就是如何用最少的錢來維持最為強大的國防實力,並且在必要的時候,以最快的速度將國防力量爆發出來,從而使共和國有能力打贏任何一場戰爭。

    由這點來看,趙潤東是從軍隊的層麵上建立軍事儲備體製,而王元慶則是站在國家的高度上完善了軍事儲備體製。雖然不能由此證明王元慶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但是足以證明他的政治才能,以及超人一等的戰略眼光!

    如果您覺得《國策》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