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五十一章 第一張戰略牌(4/4)

作者:閃爍字數:15616更新時間:2020-02-25 03:10:40

    在開羅、利雅得與安曼訪問的時候,閻尚隆分別向埃及、沙特與約旦國家領導人解釋了共和國的中東政策,並且非常明確的、至少是在一名外交官看來非常明確的方式表達了共和國將支持阿拉伯國家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分階段實現統一的長遠外交立場,並且願意在此期間通過經濟交流、軍事合作、外交援助、文化交往等等方式,為所有阿拉伯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從某種意義上講,直到這個時候,共和國才打出了第一張戰略牌。

    訪問期間,閻尚隆還逐一征求了伊拉克、敘利亞、埃及、沙特與約旦當局的意見,即在適當的時候,由共和國提供基礎條件,在“阿拉伯國家聯盟”的基礎上,進行最高級別的國家領導人會晤,為阿拉伯世界做一些具有實際意義的事情。因為共和國已經在伊拉克問題上表現出了誠意,而且與幾個阿拉伯國家的關係比較密切,加上國務院總理親自出麵,所以這幾個阿拉伯國家都沒有反對,均表示積極配合。

    隨著這一消息公布於眾,西方世界就不是嘩然,而是震驚了。

    要知道,阿拉伯世界完成統一,最受傷的肯定是以西方世界為主的基督教國家。更讓西方國家感到棘手的是,在道義上,沒有任何理由反對阿拉伯世界統一。不管怎麽說,法國與德國這樣的世仇都能為了歐洲統一走到一起,那麽伊拉克與科威特這樣的仇敵,為什麽不能為了阿拉伯國家統一而走到一起呢?

    不管怎麽說,當兩個超級大國在國際大舞台上唱戲的時候,做什麽都得講道理。

    隻要講道理,西方國家就不能為所欲為。

    事實上,這也正是共和國與前蘇聯最大的不同之處,這也是“道義”的重要性。

    當然,反應最強烈的肯定是以色列。

    要知道,20世紀50年代,阿拉伯世界就興起過一次統一浪潮,而當時迫使阿拉伯世界謀求統一的根本原因就是由猶太人建立的以色列對周邊的阿拉伯國家構成了威脅,迫使阿拉伯國家不得不為了生存而戰。雖然數十年過去了,以色列並沒消滅哪個阿拉伯國家,但是當中東地區成為大國鬥爭的舞台,阿拉伯世界高舉統一旗幟,首先倒黴的肯定是以色列,而不是另外一邊的伊朗。

    正是如此,閻尚隆剛剛回國就接見了以色列駐華大使。

    雖然閻尚隆保證共和國的中東政策並不針對以色列,更不會針對猶太人,但是這種保證基本上沒有實際意義。

    6月10日,以色列總理就飛到華盛頓,開始向美國求援。

    問題是,現在全世界關注的不是巴以問題,而是庫爾德人問題,美國的重點也在土耳其,所以以色列總理不可能在華盛頓有太大的收獲。

    當然,以色列總理此行,從根本上決定了中東局勢的發展方向。

    從某種意義上講,最希望以色列總理前往華盛頓的肯定是美國總統。

    對於密切關注中東局勢的人來說,6月10日絕對是一個值得記住的重要日子,因為在這天晚上,美國總統蘭德斯不但向以色列總理做出承諾,任何時候與任何情況下,美國都會為了以色列的利益而戰。也就在這個晚上,遠在大西洋的另外一邊,土耳其總統正式向美國助理國務卿做出承諾,將在1個月內取締國內所有極端組織,並且按照相關協議積極推動民族自治政策。

    到此,中東戰爭已無懸念。

    如果您覺得《國策》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