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八十三章 無法指望(4/4)

作者:閃爍字數:14992更新時間:2020-02-25 03:11:16

    嚴格說來,伊朗能夠頂住美國的進攻,不是伊朗軍隊更能打,而是伊朗不是伊拉克。

    不管怎麽說,老布什時期的海灣戰爭、以及小布什時期的伊拉克戰爭,美國都有出兵的理由,國際社會最多譴責美國,而不會明目張膽的支持伊拉克。弗雷德裏克發動伊朗戰爭的時候,不但沒有拿得上台麵的理由,還遭到幾個主要大國的反對,共和國與俄羅斯更是不遺餘力的支持伊朗。換句話說,如果當初共和國與俄羅斯也支持伊拉克,美軍也不可能輕而易舉的推翻薩達姆政權。

    因為伊朗的人口與國土麵積都是伊拉克的3倍,資源也比伊拉克豐富得多,所以同時期的伊朗還不如伊拉克。別的不說,伊朗在兩個大國的積極支持下,用了近10年時間才徹底擊敗入侵的美軍,而伊拉克的遊擊隊在沒有任何外來支援的情況下,在10年間已經讓美軍疲憊不堪了。

    導致伊朗軍事實力落後的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觀念嚴重落後。

    在軍事建設中,觀念就是軍隊的靈魂,裝備隻是軍隊的體魄。沒有強大的靈魂,就算擁有再強壯的體魄,也不是真正的強者。

    事實上,觀念的問題最難解決。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到2015年,美國的軍事實力能夠領先全世界,就是因為美國擁有先進的軍事思想。共和國能在2015年之後挑戰美國,就是摒棄了陳舊落後的軍事觀念,在軍事思想上大做文章。如果說武裝一支軍隊需要幾年的時間,那麽武裝一支軍隊的頭腦就需要好幾十年的時間。嚴格說來到,從2015年的第四次印巴戰爭到2035年的印度戰爭,共和國花了20年才建立起了現代軍事觀念,培養出了如同裴承毅、袁晨皓等一大批擁有獨立軍事思想的優秀軍人。毋庸置疑,這已經是快得驚人的速度了。美國用了近半個世紀(從19世紀末的美西戰爭到20世紀中葉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才建立起了現代軍事思想,沙皇俄國更是用了上百年的時間才完成這一轉變。

    毫無疑問,袁晨皓改變不了伊朗,也就無法指望伊朗。

    雖然後勤保障看上去是件小事,但是真正做起來,卻是一件大事。按照伊朗軍隊的能力,為第一戰鬥單位提供足夠的後勤保障,至少需要動員數萬部隊,並且在西阿塞拜疆省投入大批工程設備與工程物資。顯然,不管是在人力、還是在物力上,伊朗當局都無法滿足袁晨皓提出的要求,也就無法提供足夠的支援。

    不能指望伊朗,袁晨皓隻好把目光轉向陸航。

    找到負責陸航作戰的參謀之後,袁晨皓隻提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按照備用計劃,先完成垂直起降運輸機群的部署工作,把低空攻擊機群的部署放在後麵,優先保證為第一戰鬥單位提供足夠的作戰物資。

    隨後,袁晨皓給伊朗總統內賈德打了電話。

    這次,他沒有提出過分的要求,隻是希望伊朗當局能夠確保從阿巴斯港到塞勒馬斯(位於西阿塞拜疆省北部地區,距離省府烏魯米耶大約80千米,距離伊土邊境大約40千米,是通往土耳其凡省的鐵路線的重要中轉站,也是第一戰鬥單位的重要物資集結地)鐵路線能夠暢通無阻,物資運送工作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內賈德不像伊朗國防軍總參謀長,一口就答應了下來。

    不管怎麽說,這條鐵路線關係到北線進攻作戰的最終結果,伊朗當局不會拿這麽重要的事情開玩笑。

    直到這個時候,袁晨皓才鬆了口氣。

    如果您覺得《國策》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