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三十九章 空中航母(4/4)

作者:閃爍字數:14364更新時間:2020-02-25 03:12:57

    這麽看起來,空軍的發展確實有點“軍轉民”的味道。

    事實上,空軍並不熱心民用領域。準確的說,除了通過資助的科研單位出售專利來賺取額外的費用之外,空軍沒有必要插手民用市場。

    對空軍來說,關鍵就是如何把這個跨時代的產物應用好。

    2047年的時候,接受空軍委托的上海飛機公司完成了超大型空中平台的設計工作,空軍也在當年申請了建造費用。

    因為該項目具有重大發展意義,所以在配套的磁感應推進器要在2049年底才能研製成功的情況下,裴承毅還是批準了空軍的建造申請,並且在該財年度為空軍爭取到了120億元的轉向經費。

    與所有劃時代裝備一樣,超大型空中平台的最大問題就是建造成本。

    其高大1000億元的預計造價(實際造價很有可能翻番)不但超過了“重慶”級之外的任何一種大型戰艦,甚至超過了陸軍的“影子戰士”項目。可以說,如果這不是空軍力推的唯一大型裝備項目,別說全體代表大會的那些代表,恐怕連裴承毅都不會為其爭取撥款。不管怎麽說,在2047年的時候,走馬上任的總參謀長就是空軍司令,不然空軍也不會在這個時候提出建造超大型空中平台的想法。

    當然,從發展潛力上看,超大型空中平台絕對是前景無量。

    就袁晨皓所知,在2049年初,隨著推力高達5000噸的磁感應推進器的開發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裴承毅已經原則上批準了在該財年度為空軍爭取第二部超大型空中平台的建造經費,或者為空軍申請新的開發經費。也就是說,超大型空中平台很有可能在數年之內從探索性建造發展成批量建造。果真如此的話,在2054年左右,共和國空軍的戰略空運能力很有可能遠遠超過美國。

    更重要的是,積極支持超大型空中平台的還有天軍。

    比較有意思的是,天軍支持該項目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在赤道上空10000米的高空發射航天器的成本是在海平麵上發射的一半。如果能夠將發射高度提高到20000米,則能將發射成本再降低一半。如此一來,大規模航天發射的成本就能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從而使天軍的空天作戰力量成為主要打擊力量。換句話說,超大型空中平台實際上是連接地麵與外層空間的理想中轉站。

    因為空天打擊確實很誘人,所以天軍才會在2047年向空軍伸出援手,成為推動超大型空中平台的第二支力量。

    當然,天軍對超大型空中平台的要求更高。

    按照天軍的設想,超大型空中平台的飛行高度最好嫩夠提高到30000米,從而件發射成年降低到海平麵的十分之一。更重要的是,超大型空中平台不但要具備支持航天發射的能力,還要具備回收航天器的能力,也就是能夠接收空天戰機。既然是軍事平台,就得擁有讓作戰武器再次使用的能力,也就得具備支持空天戰機作戰的能力。如此一來,超大型空中平台的載重能力至少要提高到20000噸,而且載重係數要超過50%,最好能達到60%。至於其他方麵,則要充分考慮超高空飛行帶來的問題。

    當然,站在天軍的立場上,超大型空中平台肯定不是主打項目。

    再邁向實戰能力的道路上,天軍最需要的還是具備實戰價值的空天戰機!

    如果您覺得《國策》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