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四十章 空天戰機(4/4)

作者:閃爍字數:14226更新時間:2020-02-25 03:12:58

    如此一來,空天戰鬥機對軌道發動機的技術要求非常高。

    早在30年代,共和國天軍就對采用火箭發動機的“軌道動力係統”方案做了論證,而且還借助“瓊樓”工程對該係統做了幾次測試。隨著磁感應螺旋推進器問世,天軍迅速放棄了火箭發動機方案,證明該方案存在致命缺陷。相對而言,因為在電磁推進係統上的積累不如共和國,所以美國在火箭發動機方麵的熱情比共和國高得多,做了上百次實驗,最終證明火箭發動機很難成為軌道發動機。關鍵原因就是火箭發動機在反複啟動的情況下,推進效率非常低。

    要知道,軌道發動機的工作機製與航空器的發動機完全不一樣。

    因為所有外層空間飛行器的速度都在第一宇宙速度之上,而且沒有阻力,所以在沒有動力的情況下,也會沿橢圓軌道運行。如此一來,軌道發動機實際上不是一台需要持續工作的推力發動機,而是一台需要以脈衝方式工作的“加力發動機”。也就是說,隻有在空天戰機改變速度來改變軌道的時候,才需要工作,因此軌道發動機會頻繁啟動,在控製空天戰機飛行姿態的時候,甚至會在1秒鍾內啟動數十次之多。

    顯然,作為“化學能”推進器,火箭發動機的性能滿足不了空天戰機的需求。

    事實上,正是磁感應螺旋推進器,讓空天戰機從理論變成了現實。

    作為“電能”推進器,磁感應螺旋推進器的相應速度非常快,而且頻繁啟動不會對性能產生嚴重影響。更加重要的是,該推進器可以通過控製電流的方式來調整推力,並且靈活布置噴口,因此隻需要一台發動機就能完成從變軌飛行到姿態控製,如果用火箭發動機需要幾台才能完成的工作負擔。

    總的說來,在找到更加合適的推進方式之前,這是最適合空天戰機的推進係統。

    問題是,磁感應螺旋推進器在30年代中期就已經實用,而用到空天戰機上,卻是40年代中期的事情,足足晚了10年。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該推進器在工作的時候會產生很大的熱量,對散熱係統的要求非常高,而在真空環境下,熱量很難迅速散發出去。因此在設計空天戰機的時候,工程師必須想辦法將發動機產生的廢熱轉化成有用的能源,比如至關重要的電能,不然發動機就無法正常工作。正是如此,共和國的工程師花了10年時間,才通過係統設計的方法,解決了這個棘手問題。

    當然,關鍵還是能不能製造出具有實戰價值的空天戰機。

    毫無疑問,空天戰機項目的保密性比潛艇還要高得多。

    別說外界,就連袁晨皓也不大清楚天軍的情況。按照一些西方新聞媒體的說法:共和國天軍在青藏高原上,大概在昆侖山的南麵某處海拔超過5000米的高原處有一座專門為空天戰機興建的軍事基地;該基地的所有人造設施都在一座被掏空了的山體內,而且所有露天測試工作都在天黑後進行;為了做到保密,共和國天軍不但將方圓200千米劃為禁區,還在2030年左右製造了一場小規模地震,徹底改變了該地區的地貌。用CNN的話來說,該軍事基地的規模與保密程度超過了物理實驗中心,是共和國最重要,而且也是最為神秘的戰略設施。

    當然,巨大的投入足以證明共和國天軍的空天戰機計劃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

    可以說,空天戰機從神秘走向公開,缺的就是一個合適的機會。

    如果您覺得《國策》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