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七十七章 遷都(4/4)

作者:閃爍字數:14340更新時間:2020-02-25 03:13:32

    到此,遷都總算邁出了第一步。

    當年年底,地質考察工作結束,焦魃山親自向“遷都協調委員會”遞交了首期工程規劃書,其中既提到了工程進度安排,又提到了工程預算。按照焦魃山提交的計劃,以中央行政部門搬遷為目的的首期工程將耗撕時5年,耗資7800億元。隻是顏靖宇覺得這個進度太慢了,而且規劃中的一些細節要求顯得過於保守,比如在城市道路建設上就沒有用上最新的科研成果,即立體交通,仍然以傳統道路為主。如此一來,在批準該規劃的時候,顏靖宇做了大幅度修改,將投資增加到了12500億元,工程時間則縮短到3年(最終由“遷都協調委員會”批準的時候又延長到了4年),而第一批遷移的不但有中央政府行政單位,還有元首府與副元首官邸。

    因為全體代表大會已經授權,而且該規劃出台的時候已經過了年中,所以沒有提交給全體代表大會審議,直到2054年3月,也就是春節之後,顏靖宇才把這份已經啟動的規劃書送到了全體代表大會。不管怎麽說,涉及到12500億元(其中4500億元為追加撥款)的巨大工程,而且是由中央政府主導的工程,肯定需要得到全體代表大會的支持,不然就是違法亂建。

    問題是,中央政府的財政預算已經足夠巨大了。

    要知道,在2053財年度,共和國中央政府的財政預算赤字接近40萬億元,相當於全年財政預算的30%。在正常時期,如此高的赤字率,足以讓任何一個政府垮台,即便在非正常時期,如此高度赤字率也不可能持續太久。更要命的是,按照2050年之後的財政預算發展規律,2054年的預算赤字隻會多不會少。也就是說,與共和國的預算相比,4500億元的額外開支算不了什麽,也能讓全體代表大會的代表感到肉痛。

    正是如此,審批工作從年初持續到年底,仍然沒有結論。

    不是代表覺得政府在亂花錢,而是在2054年7月通過的財政預算中,赤字率再次超過了外界預測,國家負擔已經足夠巨大,任何不必要的開支都遭到削減。毫無疑問,在很多人看來,花在新首都上的幾千億肯定不值得。

    事實上,就是為了遷都的事情,顏靖宇才把其他工作丟給了裴承毅。

    站在裴承毅的立場上,他也不希望讓這件事情拖下去。原因很簡單,顏靖宇與焦魃山在遷都的問題上都非常堅決,因此在獲得全體代表大會支持之前,施工工作就開始了,而前期工程款都是從國防部的額外軍費開支中挪用的。因為軍費結算工作將從每年的3月1日開始,所以在2055年3月1日之前,如果全體代表大會仍然沒有批準遷都款項,軍費就將入不敷出,肯定會出問題。

    在裴承毅看來,問題很快就會得到解決。

    不管怎麽樣,大部分人都知道遷都的重要性,並且承認有遷都的必要。導致規劃遲遲審批不下來的主要原因還是利益分配問題,畢竟首都隻有一個,不是所有地區與這些地區的代表都能從中獲益。這也正是顏靖宇與焦魃山“先斬後奏”的根本原因,同時也是顏靖宇擴大工程規模與縮短工程時間的原因。隨著建設工作全麵啟動,遷都地址再無變動的可能,那麽阻撓該計劃的代表自然會轉變態度。

    當然,這不是重點。

    比起戰爭帶來的威脅,遷都隻是芝麻大點的小事。

    如果您覺得《國策》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