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五十章 粉墨登場(4/4)

作者:閃爍字數:13378更新時間:2020-02-25 03:14:27

    當時就有人猜測,為了打擊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港口,共和國很有可能在東北地區、朝鮮或者日本的軍事基地部署了重型電磁炮。問題是,共和國陸軍也有遠程炮兵,而且陸軍炮兵的射程不比海軍艦炮短,隻是口徑稍微小一點。當然,這絕對不是共和國當局花費力氣往陸地上部署重型艦炮的理由。要知道,陸軍電磁炮的炮彈也在200千克以上,別說對付普通目標,除了那些深埋地下的戰略設施之外,其他軍事目標都不在話下。炮擊俄羅斯遠東地區港口的目的是打垮俄羅斯太平洋艦隊,以及癱瘓港口,陸軍遠程炮兵完全能夠勝任,自然沒有理由多此一舉的把艦炮搬到岸上去。

    問題是,還是更加合理的解釋嗎?

    肯定有,而且非常顯而易見,即共和國海軍有專門的炮擊戰艦。

    事實上,如此簡單的事情,美國新聞媒體不是想不到,而是不願意承認。

    在美國新聞媒體大肆猜測共和國把艦炮搬到岸上的時候,半島電視台就做了比較客觀的報道,即共和國海軍肯定秘密建造了炮擊戰艦,或者將民用船隻改造成了炮擊戰艦,並且在戰爭爆發前,將這些炮擊戰艦秘密派往朝鮮與日本港口。

    這一分析合情合理,也與實際情況差不多。

    根據共和國海軍公布的戰報,炮擊俄羅斯海軍基地的正是停靠在日本新潟與函館的幾艘“火力艦”。顧名思義,火力艦肯定是格外注重火力的戰艦。事實上,火力艦是在民用船隻的基礎上改造而來的軍輔船,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戰艦。根據共和國海軍戰艦年鑒,“火力艦”項目最早由江南造船廠在2032年根據海軍提出的“20年造艦計劃”中提及的“火力強化型水麵戰艦”提出,單獨投資數千萬元完成理論研究與基礎設計,最終在2044年得到海軍重視,並且在2047年正式立項,在2049財年度正式獲得撥款、在2051財年度完成設計並且正式開工建造,第一批6艘火力艦均在2055年底之前建成,在2056年初由海軍進行驗收。因為火力艦並不執行一線作戰任務,為了降低建造成本、縮短設計周期、以及減少維護費用,所以在設計中大量采用了民用船隻的建造標準,並且大量采用建造民用船隻的原材料,並為嚴格按照軍艦的標準進行設計與建造。由此可見,火力艦也不完全是民用船隻。嚴格的說,火力艦是按照民用船隻標準進行建造的軍用艦船。

    說到這,肯定有人想到了20世紀末,美國海軍提出的“武庫艦”,認為共和國海軍在炒別人的冷飯,沒有創新可言。

    果真如此的話,火力艦絕對是個悲劇。

    事實是,這種以往隻存在於理論中的戰艦初次登場就展現出無與倫比的打擊能力,足以證明是一種成功的艦船。如果真像某些美國新聞媒體猜測的那樣,火力艦的基礎設計理念源自半個多世紀前,而且早已被美國海軍束之高閣,那麽隻能證明,要麽是共和國以新的理念設計與建造了這種與眾不同的戰艦,要麽是美國海軍鼠目寸光、在半個世紀前就放棄了這種大有前途的戰艦。

    顯然,即便是美國新聞媒體,也更加願意接受前一種可能。

    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火力艦是一種在全新戰術思想與全新設計理念的共同作用下誕生的一種新式戰艦,一種劃時代的戰艦。

    如果您覺得《國策》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