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五十九章 初次交手(4/4)

作者:閃爍字數:13836更新時間:2020-02-25 03:14:35

    不同的是,美國空軍的戰略轟炸機不是在北太平洋上空發射導彈,而是在北冰洋上空發射的導彈。對美國空軍來說,因為俄羅斯在遠東地區,特別是在遠東北部地區的防空設施非常落後,所以隻要轟炸機不進入俄羅斯領空,即便俄羅斯沒有參戰,也不會因為美國轟炸機發射的導彈侵犯了其領空而向美國宣戰。

    毋庸置疑,攔截陸地上空的巡航導彈要比攔截海洋上空的巡航導彈困難得多。

    別的不說,共和國就不可能向美國那樣,按照最佳方式在本土以外的地區部署專門針對巡航導彈的攔截防線,更不可能部署兩道防線。

    可以說,這也是共和國傾力發展“區域性激光攔截係統”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據一些歐洲新聞媒體報道,在1日夜間與2日淩晨,俄羅斯遠東地區又有8處地點遭到高能武器的毀滅性打擊,而且這8處地點均在外興安嶺以北,也就是人煙荒蕪的冰原地區,沒有造成太大的人員傷亡。

    這一報道除了證明歐洲新聞媒體還沒有搞清楚共和國的高能激光武器的用途之外,也證明共和國為了攔截美國轟炸機發射的戰略巡航導彈,再次使用了“大殺器”,而且連續進行了8次攔截作戰。

    按照《倫敦條約》的規定,在2055年之後,美國保有的戰略巡航導彈不到400枚。

    雖然有理由相信,美國也會采用同樣的辦法,即以部分裝備常規彈頭的巡航導彈來增大導彈群的規模,從而提高戰略巡航導彈的突防效率,但是美國可以調動的戰略轟炸機不會超過150架,而且往返航程超過7000千米(返航的時候可以前往加拿大或者阿拉斯加的空軍基地),所以每架轟炸機隻能攜帶12枚到18枚巡航導彈,一次投擲的巡航導彈數量不會超過2500枚,而8次攔截至少能夠擊落1500到2000枚導彈,加上靠前部署的空基攔截係統與部署在邊境地區的地基攔截係統,擊落全部巡航導彈的難度並不大。

    事實上,當時共和國與美國本土均未遭到核打擊。

    對於一場沒有戰略轟炸機的海戰來說,如果僅憑航母戰鬥群的艦載戰鬥機,幾乎不可能取得有價值的戰果。

    也許有人會說,這將是一場由電磁炮主宰的海戰。

    問題是,戰鬥打響時,共和國海軍的印度洋艦隊還在拉克沙群島西部海域活動,美國海軍的第四艦隊剛剛通過曼德海峽進入亞丁灣,第八艦隊則在迪戈加西亞北麵向西北方向航行,前去與第四艦隊會合。也就是說,共和國艦隊與2支美國艦隊的距離均在2500千米以上,別說美國海軍的電磁炮,就算是共和國海軍的電磁炮也派不上用場。

    很明顯,這仍然是一場傳統性質的海戰。

    戰鬥結束後,美國向吉布提緊急增派了大約200架艦載戰鬥機,共和國也向瓜達爾增派了100多架戰鬥機。更重要的是,美國第四艦隊與第八艦隊的會合地點改在亞丁灣,而不是阿拉伯海,共和國艦隊則返回了瓜達爾。由此可以大致斷定,在1日夜間的戰鬥中,雙方多損失了不少的艦載戰鬥機。

    總的來說,雙方海軍的第一次較量肯定算不上精彩,甚至乏善可陳。

    問題是,雙方都沒有在這場海戰中遭受慘重損失,至少雙方的艦隊都保持完整,那麽雙方為什麽沒有公布交戰情況呢?

    如果您覺得《國策》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