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六十三章 一錘定音(4/4)

作者:閃爍字數:13804更新時間:2020-02-25 03:14:39

    如果在平時,也許還沒有什麽大問題。

    因為在戰爭時期,元首擁有直接統轄軍隊的大權,所以爭論下來,李向東與袁晨皓不得不先後做出讓步。

    在裴承毅的堅持下,最終以劃分的方式,在西太平洋戰區的基礎上成立新的西太平洋戰區與西南太平洋戰區,兩大戰區的統轄範圍以加羅林群島為界,即加羅林群島以北地區屬於西太平洋戰區、加羅林群島及其以南地區屬於西南太平洋戰區。因為這條界線大致在北緯10度上,所以又被稱為“北10度線”。當然,也不是北緯10度以北的地區都屬於西太平洋戰區。因為是南下西南太平洋地區的跳板,所以菲律賓群島被分給了西南太平洋戰區。更重要的是,西南太平洋戰區的司令部設在那霸,即原西太平洋戰區司令部,而新成立的西太平洋戰區司令部則設在日本的橫濱(部分設施在橫須賀)。也就是說,新的西太平洋戰區隻保留了名稱,其餘的全都移交給了西南太平洋戰區。

    由此可見,裴承毅把重點放在了西南太平洋戰場上。

    對此,幾乎沒人提出反對意見。有資格參加高層軍事會議的,都是共和**隊的高級將領,都知道共和國的基本戰略,也就清楚南下的重大意義。

    問題是,在討論戰術話題的時候,裴承毅卻沒有提到西南太平洋上的作戰行動。

    不管從哪個角度出發,在南下之前,共和國海軍都得做好一件事情,那就是確保印度洋的製海權,而且得確保在北印度洋海域的絕對製海權。正是如此,裴承毅首先提出了印度洋上的作戰行動。

    雖然作為前陸軍上將,裴承毅的專業在地麵戰場上,但是作為共和國戰爭經驗最為豐富的統帥,他對海戰的理解不在任何一位海軍將領之下。當然,必須承認,裴承毅的海戰戰術知識並不豐富,作為統帥也沒有必要搞清楚戰術問題。談到印度洋戰爭的時候,裴承毅隻提出了兩點,一是殲滅進入印度洋的所有敵國艦隊、並且阻止敵國艦隊進入印度洋,二是控製前往南大西洋與地中海的通道、必要的時候可以采取軍事行動。針對這兩個要求,裴承毅顯得很大方,即海軍可以自由調動除西太平洋戰區之外的所有軍事資源,包括在東南亞地區活動的南海艦隊。

    可以說,從這一簡潔明了的軍事部署就看得出來,裴承毅確實是最合適的戰時統帥。

    換個角度看,如果出任元首的不是裴承毅,而是某個文職官員,在做出如此重大的軍事決策之前,肯定需要廣泛征求意見,從而使決策變得更加漫長。對裴承毅來說,卻不存在這樣的問題。甚至可以說,即便沒有袁晨皓這樣的高級將領,裴承毅也能以元首的身份兼任最高軍事統帥。

    更重要的是,幾乎沒人懷疑裴承毅的軍事決策,更不會有人直接反對。

    雖然裴承毅不是萬能的,而且誰也無法保證他的決策一定正確,但是在戰爭時期,特別是在時間萬分緊迫的戰爭初期,哪怕有所偏差,及時的決策也比什麽都不做好得多,甚至將決定戰爭的最終勝敗。毋庸置疑,在這種關鍵時刻,不管是軍隊、還是國家,都需要一個能夠拿定主意,而且對勝利堅信不移的統帥。

    有這種能力,而且有足夠強大號召力,能夠成為軍隊與國家統帥的,也隻有裴承毅。

    如果您覺得《國策》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