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七十八章 主力艦(4/5)

作者:閃爍字數:26460更新時間:2020-02-25 03:14:53

    其次是,“秦”級肯定有更加先進的攔截係統。不管怎麽說,任何被動的防禦手段都不可能確保戰艦萬無一失。事實上,沒有任何戰艦能夠以增強被動防禦的方式避免戰沉。要想提高戰艦的生存能力,還得加強主動防禦,也就是提高攔截係統的作戰效率。也就是說,攔截係統必須具備攔截炮彈的能力,還得具備在同一時間攔截更多目標的能力,甚至得根據目標的性質來自動調整輸出能量,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攔截效率。可惜的是,直到第三次世界大戰結束,共和國海軍也沒有公開“秦”級主力艦所配備的攔截係統的主要性能。通過戰爭期間的戰況,隻能確定,“秦”級主力艦的攔截係統與以往的攔截係統都不一樣,不但作戰效能提高了好幾倍,而且作戰方式也大不相同。當然,這句話應該反過來說,即因為采用了新的作戰方式,所以作戰效能大大提高。

    從衡量戰艦戰鬥力的角度出發,具備了出色的進攻手段與強大的防禦能力的戰艦就是強大的戰艦。

    當然,與沒有完美的人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完美的戰艦。

    如果說“秦”級有什麽缺點的話,至少有一點得到了所有人公認,那就是非常有限的持續作戰能力。

    這一點,從其武器係統的配製上也看得出來。

    按照共和國海軍公布的數據,“秦”級的武器係統比重隻有11%,即武器係統的質量隻有標準排水量的11%。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偏低的指標。要知道,在“秦”級以前,巡洋艦的這一指標往往在15%左右(因為以往沒有與“秦”級類似的戰艦,所以隻能拿最接近的巡洋艦進行比較)。照這個比例計算,“秦”級武器係統(不包括火控係統,這是算在了電子設備裏麵)總共隻有7200噸左右。即便“秦”級沒有配備其他遠程武器,並且將攔截係統算到防禦係統裏麵,且電磁炮自身的質量按照30%計算(仍然是巡洋艦的標準),“秦”級的彈藥庫裏也就隻有5000噸炮彈,也就是大約5600發900千克級炮彈(這是最大限度的估算,因為沒有計算彈藥庫自身的質量,以及揚彈係統的質量)。以“秦”級的火力水平,就算以正常速度開火,這點炮彈在10分鍾內就將耗光。僅僅夠戰鬥10分鍾的備彈量,確實低得嚇人。

    當然,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在製海作戰中,“秦”級肯定不會持續開火,而會以短促急射的方式,在打完一次齊射之後,對彈著情況進行評估,然後調整瞄準點,再開火。如此一來,即便最大持續開火時間僅有幾分鍾,實際戰鬥時間也有數小時。如果執行對地支援任務,那就更不是問題了,因為“秦”級的主炮可以使用450千克與200千克級炮彈,而且大部分時候對付的都是地麵固定目標,所以彈藥消耗量肯定沒有製海作戰那麽驚人。

    總而言之,“秦”級的這一缺陷,成為了限製其作戰使用的主要因素。

    事實上,在建造了8艘“秦”級與8艘“唐”級(以曆史上的王朝命名,為“秦”級的小改型,主要性能指標與“秦”級完全一致)之後,共和國海軍的第三種,也就是“漢”級(以民族名稱命名)在主炮數量沒有增加的情況下(隻是換了改進型的電磁炮),標準排水量一下子增加到了10500噸,即增加了40000噸,相當於增長了5%。在增加的排水量中,武器係統占了60%,而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用來增加彈藥攜帶量,以及采用安全標準更高的新結構彈藥庫。

    這一變動足以說明,連共和國海軍都忍受不了“秦”級的備彈量。

    要知道,“漢”級一口氣建造了60艘,是整個大戰期間,共和國海軍建造得最多的一種主力艦,也是共和國海軍在大戰期間的絕對主力。

    也許有人會問,1艘65000噸的戰艦上,就隻有6門電磁炮?

    如果不計算攔截係統中的激光炮、粒子束炮與小口徑電磁炮的話,“秦”級確實隻有6門電磁炮,而沒有其他進攻武器。當然,在必要的時候,3架垂直起降反潛巡邏機也能攜帶導彈與炸彈執行攻擊任務。

    可以說,這也是“秦”級遭到詬病的一個地方。

    要知道,在2萬多噸的巡洋艦上,除了3門電磁炮之外,還有200多枚導彈,以及5加具有攻擊能力的垂直起降飛機。即便“秦”級的電磁炮是6門,而且口徑大得多,不為其配備其他主戰武器,也確實太讓人難以接受了。當然,這種火力布置,足以證明共和國海軍對大口徑電磁炮的威力有足夠信心。更重要的是,在“秦”級以後,其他幾級主力艦都隻配備了大口徑電磁炮,而沒有其他攻擊性武器。如果從大口徑電磁炮在實戰中的表現來看,這一配製還算是比較合理的話,那麽沒有配備遠程防空係統,就很難讓人接受了。要知道,即便是得到重重保護的航母,除了配備攔截係統之外,還有數套射程超過30千米的近程防空導彈。即便如此,在麵對空中威脅,特別是反艦導彈的集群攻擊時,艦隊的防空係統都顯得力不從心,更何況沒有遠程防空係統的主力艦?當然,這也是需要為“秦”級配備護航戰艦的主要原因。

    問題就在這裏,以“秦”級的排水量,增添一些防空係統應該不是問題。

    換個角度看,如果“秦”級沒有足夠的綜合作戰能力,與配備了攔截係統的火力艦又有什麽區別呢?作為戰艦,特別是排水量數萬噸的主力戰艦,具備綜合作戰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戰艦的基本“素質”。即便不從軍事角度出發,從經濟角度考慮,為“秦”級配備區域防空係統,也要比為其提供一艘具備區域防空能力的巡洋艦劃算得多吧。再說了,共和國擁有建造15萬噸級超級航母的能力,將“秦”級的排水量增加10000噸,也不會給建造工作帶來任何問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