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一百零四章 戰略轉折點(4/5)

作者:閃爍字數:25570更新時間:2020-02-25 03:15:18

    這一戰術調整,意味著共和國海軍在印度洋上獲得了潛艇兵力優勢,即戰場局勢變得對共和國海軍更加有利。從雙方的兵力數據也看得出來,2061年初算得上是印度洋破交與保交作戰的轉折點。根據美國海軍的相關記錄,到2061年初的時候,在印度洋上活動的攻擊潛艇仍然在240艘左右,基本上與2060年初持平,其中具備反潛能力的大型攻擊潛艇不到20艘,其餘的都是小型攻擊潛艇。按照共和國海軍在戰後公布的相關檔案,到2061年初的時候,在印度洋上活動的潛艇超過了100艘,是2060年初的2倍以上,且基本上都是排水量在15000噸以上的大型攻擊潛艇。雖然在數量上,美軍仍然占優,但是按照1艘大型攻擊潛艇的戰鬥力相當於3到4艘小型攻擊潛艇計算,共和國海軍潛艇部隊的戰鬥力已經超過了美軍。

    毫無疑問,這種積極主動的圍剿行動,對美軍來說絕對是天大的災難。

    2061年第一季度末,共和國海軍發起了代號為“死亡陷阱”作戰行動,首此向卡那封派遣大型攻擊潛艇。在持續45天的高強度反潛作戰中,3支各由10多艘大型攻擊潛艇組成的“水下艦隊”輪番出擊,在卡那封西麵500千米範圍內的海域內擊沉了近50艘美軍小型攻擊潛艇,以及數十艘小型反潛艦艇。戰役行動結束之前,3支“水下艦隊”裏的30多艘潛艇還用重型巡航導彈攻擊了卡那封,以及麥克勞德湖裏的潛艇錨泊地,炸毀了美軍辛苦建立起來的潛艇基地。這次主動出擊之後,美軍被迫將潛艇基地轉移到珀斯,並且在接下來的近4個月之內,沒有在印度洋上組織起有效的進攻行動。

    看得出來,主動出擊確實是反潛作戰的最佳手段。

    用當時負責印度洋反潛作戰的共和國海軍少將吳為的話來說,最好的美國潛艇就是永遠留在港口內的美國潛艇!

    既然是主動出擊,就必須提到另外一種作戰平台,即戰略轟炸機。

    事實上,在2061年之前,共和國天軍的戰略轟炸機就已經在印度洋戰場上以主動出擊的方式協助海軍執行反潛作戰任務了。

    早在2058年,即美軍從印度洋撤退,成立第九潛艇戰隊(當時的稱呼還是印度洋潛艇司令部)之後不久,共和國海軍就提出了由天軍轟炸澳大利亞西部主要港口,阻止美軍潛艇進入印度洋的作戰計劃。結合在當年發生的馬爾代夫海戰,海軍的這一作戰計劃很快就得到了總參謀部與最高統帥部的支持。問題是,即便到2058年底,共和國天軍也沒有足夠多的轟炸機來擴大作戰區域,而且當時需要使用轟炸機的地方還有很多,不可能把寶貴的作戰力量放在印度洋的反潛行動上。再說了,直到2059年,美軍潛艇在印度洋上的破交行動才對共和國造成了明顯壓力。正是如此,到2059年初,應海軍的強烈要求,天軍首次轟炸了卡那封。受此影響,美軍才從國內調來了一台重達4萬噸的30米掘進機,在麥克勞德湖南麵挖掘了兩條可供攻擊潛艇通信的“海底隧道”,將麥克勞德湖變成了美軍在澳大利亞西部地區最大的潛艇錨泊地。事實上,在整個2059年,受其他方向上的作戰行動影響,特別是大陸戰場上的影響,共和國天軍在印度洋方向上的轟炸行動都不是很得力。即便在下半年,戰場局勢有所緩和,因為要為部隊換裝,還得為2060年的戰略進攻做準備,天軍都沒在印度洋的反潛作戰行動中做出太大貢獻。

    直到2060年,這一情況才出現了實質性的改觀。

    眾所周知,2060年算得上是“大豐收”的一年。在這一年種,除了共和**隊在各條戰線上收獲重大戰果之外,共和國的軍事產能也達到巔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足以讓全世界感到震驚的奇跡,比如在這一年生產的轟炸機就超過了1萬架,幾乎是美國的2倍。正是有了如此巨大的生產能力,共和國天軍的戰略轟炸機部隊才能在各條戰線上全麵開花,肩負起更加沉重的作戰任務,這其中就包括在印度洋上的反潛任務。

    根據共和國天軍的作戰記錄,在2060年,2000餘架轟炸機在印度洋戰場上消耗了大約3000萬噸彈藥,平均每架轟炸機投彈15000噸,即便按照每個架次投彈50噸計算,也相當於每架轟炸機每天出動1個架次。僅從出動強度來看,戰略轟炸機部隊在印度洋上的作戰強度絲毫不亞於西南太平洋。如此巨大的投入,收效也非常顯著。從戰術上看,轟炸機部隊的主動進攻行動可以分成2個階段。

    在2060年5月份之前,轟炸機部隊的主要人物是轟炸澳大利亞西部地區港口、以及所有可以供美軍潛艇活動的地區。說得直接一點,這個時候,共和國天軍戰略轟炸機部隊的主要戰術就是用轟炸機去對付潛艇,以及潛艇基地。

    從轟炸潛艇基地來看,效果還算不錯。在這短短幾個月內,除了嚴密設防的卡那封與珀斯等地之外,澳大利亞西部地區的大部分港口都失去了運作能力,就連麥克勞德湖潛艇基地都遭到了嚴重破壞,使得美軍潛艇的出動效率大大降低。問題是,用轟炸機去對付潛艇並不是什麽好主意。從戰術上講,美軍隻需要提高潛艇部隊的戰備級別,即讓回港的潛艇處於警備狀態,在接到警報之後就能緊急下潛,就能讓轟炸機的攻擊行動化為泡影。當然,如果離開港口,潛艇能夠更加輕鬆的避開轟炸機。事實上,整個大戰期間,在海上活動時被轟炸機擊沉的潛艇也寥寥無幾。

    因為直接轟炸效果不佳,從2060年5月上旬開始,戰略轟炸機部隊的主要任務由轟炸變為封鎖,即在美軍潛艇的主要航線、活動頻繁區域、以及潛艇基地附近海域布設專門的反潛水雷,特別是智能反潛水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