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章 女人的名字是弱者麽?(2/5)

作者:劉戰英字數:48144更新時間:2023-09-27 23:41:21

    如果以上隻是張亞雄和員工們潛心於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的開發,旨在把一係列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那麽,張亞雄下一個總體戰略將是以科技水平為根基,向國內外籌集資金,加深再投入的力度,把產品性能全麵提高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國際市場上與世界名牌一決雌雄!去年,他們已經與德國生產蝸杆磨床的著名廠商克林貝格公司簽署了合作生產三CNC四軸聯動高精度蝸杆專用磨床的合同。有了這種高精度磨床,他們的產品質量不僅可以超過世界先進水平,而且產量將提高6倍以上。屆時,他們足可以在國際市場上雄居鼇頭,八麵威風!

    張亞雄:張者,姓也,開也,大也;亞,相似也,好比也:雄,驃悍也,驍勇也。天津華盛昌齒輪有限公司的昌盛與張亞雄陽剛‘氣十足的名字有沒有關係呢?

    筆者隻知道“華盛昌”取自於《易經》,而張亞雄的名字有何更深邃的文化背景卻沒有進一步考究。

    或許“緣分”,會不會是兩者的大文化內涵呢?

    第二節 生活應該補償她——“女老板”人物肖像之二

    劉月琴,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一個充滿美妙意境的名字,也是現任位於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華信地毯有限公司總經理的名字。

    在流逝的無情歲月中已經奉獻了青春年華的劉月琴,身體單薄,臉頰顯得有些消瘦,大概是連淡妝都來不得顧及,神色中帶有些許憔悴。她時而決斷管理人員請示報告的問題,時而應付一些難以拒絕的事務,輕聲曼語,不急不躁,好像整個企業運轉成竹在胸,料理得有條不紊,頗具章法。

    柔和式的瀟灑!

    劉月琴出任華信地毯有限公司總經理,正是受命於企業的危難之時。

    這個中美合資的企業,由於經營管理不善,1989年至1990年連續兩年急速滑坡,生產跌入低穀。難以啟齒的虧損,銷售渠道閉塞,原料供應不足,產品花色單調,產量月月銳減。公司內部管理混亂,倉庫裏堆放的價值200萬元的地毯居然連個基本帳目都沒建立。公司裏的人隨意帶領親朋好友到庫房買地毯,在庫房裏裁地毯。由於生產任務不飽和,車間裏人滿為患,員工紮堆聊天。麵對這種局麵,主管生產經營的外方總經理一籌莫展,感到縱有回天之力也難以收拾這個爛攤子,最後一走了之。

    華信地毯有限公司真的是“蜀中無大將”,無人能夠擔當挽救公司的重任麽?

    有。董事會經過慎重研究,決定將華信地毯有限公司起死回生的重任壓在當時任副總經理的劉月琴那瘦弱的肩膀上。

    “她行麽?”有人發生疑問。

    “外國老板都已經是‘猴吃月亮’,我們再叫一個女人去挑大梁,這不打鑔嘛(天津語,意為胡鬧)?!”有人幹脆發出非議。

    “她行。”有人來個大包大攬。

    “說說有嘛根據。”讚同者在尋找充分依據。

    ——作為一個企業的老板,撇開別的素質暫且不講,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必須懂行,用毛澤東的話講為“裏手”,劉月琴首先具備這一條。

    劉月琴從18歲參加工作那天起就在地毯廠,至今已有24年的曆史。在這24年的工作資曆中,她擔任主管生產的車間主任和副廠長的時間長達16年。毫不誇張地講,她對地毯生產的每一道工序不僅都硬碰硬地幹過,而且對整個地毯的生產流程以及管理之道也“在遊泳中學會遊泳”。又會生產技能,又懂生產管理,好比具有了鳥之雙翼,怎麽會飛不起來呢?

    “可那是在國營企業,這是中外合資,不能相提並論!”尋找依據者又往深處掘一層。

    ——她不是已經在中外合資企業擔任了一年時間的副總經理了麽?這段時間實際上對她是見習,是個“進修”,甚至也可以說是交“學費”。

    “有道理,可不知劉月琴幹不幹?”

    ——我幹。劉月琴一錘定音。

    “有嘛條件?”

    ——我來實行全員承包。

    “這可是背水一戰嗬!”

    ——我雖然不了解什麽叫“隔山點兵”,但對於韓信的“置死地而後生”的做法還是理解一些的。再說,搞“全員承包”,實際上是人們常說的“風險大家擔,效益大家創,利益與貢獻接軌”。這樣做既不同於大包幹,又不是鐵飯碗。

    “那你就大膽地幹吧!”

    ——我是會上心的。

    就這樣,劉月琴健步登上將使華信地毯有限公司起死回生的舞台。

    可是,實行全員承包,首先將突破口選在哪裏?

    製約企業生命的關鍵是銷售。

    對。就將實行全員承包的“實驗田”放在銷售環節上!劉月琴當機立斷。

    同時,劉月琴也清醒地意識到,華信地毯有限公司在全國地毯廠家中是個名符其實的“小老弟”,規模不大,知名度小,而生產的地毯其銷售渠道隻是在天津,在外地的銷售點寥寥無幾,要把華信生產的地毯推向國內市場,等於在同行業裏嘴中奪食,在目前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難哪!

    所以,劉月琴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首先派出公司5名銷售員,分頭到全國各地市場搞調查。然後根據調查研究結果,製定了“先北後南”的銷售戰略。

    為了盡快搶占北方的地毯銷售市場,第一步劉月琴采取“天女散花”的戰鬥方案,公司5名銷售員傾巢出動,除天津外每人在華北、西北和東北地毯銷售市場布點36個,薄利多銷,保本也銷,主要用於擴大企業知名度,廣開銷售渠道。

    4個月後,華信地毯有限公司在“三北”地區的銷售點已是星羅棋布,並且知名度大增。於是,劉月琴又不失時機地對銷售員采取了“定片、定售銷量、定工資”的承包形式。

    這一年,盡管“三北”地毯銷售市場呈疲軟狀態,華信地毯有限公司卻當年實現利潤85萬元人民幣。

    轉年,劉月琴指揮公司5名銷售員揮師南下,搶占中南西南地毯銷售市場,並且對銷售員采取以回款為依據實施利潤提成,上不封頂、下不保底。這樣一來,不僅上半年實現利潤650萬元人民幣,而且將過去拖欠公司的48萬元人民幣也追了回來。

    隨著公司銷售渠道拓寬,使企業從一蹶不振中奮起,在經濟上具備了一定的實力,劉月琴決定在“人”的問題上動大手術。

    劉月琴針對生產車間人浮於事的現象,提出由生產車間自己承包,條件是“定額定資,人數不限”,即:增人不增資,減人不減資。車間根據公司下達的生產指標,自己決定用多少工人。

    這樣一刀下去,車間將原來的39名工人隻保留18人,餘下的21人給一定的生活保障金,“放長假”。上崗的18名工人,車間嚴格按照工序化解:定崗、定員、定額、定獎勵指標。將職工利益與企業生產狀況緊密掛鉤,息息相關,使職工真正感到“幹多沒白幹,幹少拿不到錢”。從而,實現了“人人扛目標,人人有壓力”,“廠榮我榮,廠衰我衰”。工人的責任感和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

    華信地毯有限公司由於實行全員承包,真正撤掉了鐵交椅,打破了鐵飯碗,取消了鐵工資。

    那麽,有人或許會問:在中外合資企業,鐵飯碗和鐵工資都好解決,而鐵交椅依然是個棘手的難題。外方老板毋須講,而中方的頭頭腦腦或多或少都有“背景”,搬掉哪一個都是“太歲爺頭上動土”。劉月琴在這個問題上有沒有上乘表演?

    “不敢撤掉鐵交椅,實行全員承包就會流於空話。”劉月琴這樣說。

    那麽,劉月琴又是怎樣做的呢?

    華信地毯有限公司領導幹部層中,有一位被稱為“三朝元老”的人物。公司實行全員承包後,他也不甘示弱地承包了一個部門。結果第一年沒有打開局麵,第二年又原地踏步。按照承包合同,連續兩年沒達到公司規定的指標就將被辭退。對這樣一位“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人物怎麽辦?

    “辭退!”劉月琴不含糊。

    公司的“三朝元老”被辭退,在華信地毯有限公司的震撼不亞於17年前唐山大地震受到的波及,從此上上下下視承包合同為律條,誰也不敢慵怠和褻瀆。

    承包合同的嚴肅性形成了華信地毯有限公司堅不可摧的凝聚力。而公司員工的凝聚力在不斷地強化著承包合同的品位。

    最近,華信地毯有限公司又製定了“以銷售為龍頭,以品種、技術為先導”的戰略方針,集中力量大搞新品種的技術開發。先後推出了令地毯市場耳目一新的壁毯、汽車毯、展覽毯等新產品,使華信在同行業中聲名大振。

    而作為華信地毯有限公司總經理的劉月琴呢,她應該得到的並沒有與公司的興旺美好成正比。

    她依然像文章開頭描述的那樣,在總經理辦公室裏,在車間裏,顯示著溫柔的瀟灑。但是,兩年全員承包,她付出了幾多青春,眼角依稀爬上少許魚尾紋,疲憊的神色顯得還是那樣憔悴,大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執著。

    可是,據“有關人士”透露,她的“個人問題”仍未如願。

    又據“有關人士”透露,劉月琴對“個人問題”並非“高不攀低不就”,也並非是“好高騖遠”的主兒。

    那麽,她為什麽至今沒有選擇到佳偶呢?

    她,付出得太多了,她也投入得太多了。

    生活應該補償她。

    雖然失去的已經失去了。

    尚未失去的但願不要再失去。

    啊,“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但願此意境真實地闖入劉月琴的心田。

    第三節 你說她像誰?——“女老板”人物肖像之三

    她是個大學生,卻沒有大學生所刻有的文縐、高傲和一副指點江山的架勢;她是個少婦,卻沒有少婦的嬌弱和雍容;她是個“外來妹”,卻沒有“外來妹”那種靦腆、怯懦和一心追逐銅臭的野性;她是個中外合資企業的總經理,卻沒有“暴發戶”式人物的做作、狡黠和不可一世。她所擁有的,既有大學生的聰穎,又有少婦的落落大方,還具備“外來妹”敢於闖世界的魄力以及中外合資企業“老板”的機智、剛毅和灑脫。

    她身材適中,胖瘦相宜,白皙的臉頰和秀氣的眉眼中流瀉著難以排遣的疲憊和憔悴。在兩個月之前,她剛剛毛遂自薦並以絕對稱不上雄健的肩胛擔起了中美合資的天津興業室內裝飾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的重任。

    “她純粹是自找苦吃。”有人這樣說。

    她呢,也來個順竿爬:“這完全是我自找的。”

    不是麽?從河北滄州考入成都科技大學的她,1985年畢業分配時,她崇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條,為了實現自我價值的對接,毅然將“載體”選擇了“小荷才露尖尖角”般的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談到當時的“自我設計”,她這樣勾畫道:“我要去工廠,先當技術員,到工段長,到車間主任,到廠長,再到什麽局長,太漫長;如果走機關的發展線路,從辦事員,到副科長,到科長,再到什麽局長,生活太刻板。我雖然是個女同誌,可生性就不喜歡循規蹈矩,倒是喜歡闖蕩一番。於是,我認定開發區會給我提供這個舞台,就義無返顧地來了。”

    她來到開發區,正處於“小平房辦洋務”的起步階段。任憑她選擇的崗位很多:管委會機關、外貿公司、金融保險、財政稅收,可她卻認定去投資公司,幹起了項目談判經理,去跟洋人“逗嘴皮子”。在大學,她學的是高分子化學,搞談判,需要公關本領,要思維敏捷、反應快速、應變能力強,又要掌握廣博的經濟信息以及巧舌如簧和善解人意。她行麽?

    “我一定能行。”她心裏充滿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助產士。在開發區年輕的談判隊伍中,她談成的項目名列前茅。如今已投產的奇士美口紅、華信地毯和福發皮鞋製造有限公司等就是她的傑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