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章 造福一生的好習慣(5/5)

作者:文錦字數:49130更新時間:2023-09-28 07:12:29

    成功者都是這樣,他們向目標不斷努力,不會有絲毫的懈怠。他們永不滿足,每當達到一個高度,內心就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召喚著他們向更高的目標努力。

    失敗最致命的敵人,便是堅韌不拔的意誌力。其實,追求高質量的人生,全靠我們的勇氣,全靠我們的信仰,全靠我們的恒心、毅力和行動。唯有如此,方能成功。

    然而,一般人處於逆境的時候,或是碰到沮喪的事情之時,或是處於充滿凶險的境地時,他們往往會讓恐懼、懷疑、失望的思想來搗亂,從而喪失了自己的意誌,以致使自己多年以來的計劃毀於一旦。半途而廢不如不做,因此,對於每個人特別是年輕人來說,應當在逆境中去有意識地挖掘、培養自己的意誌力,隻要這樣做以後,思想上黑暗的影子必將離你而去,而那快樂的陽光將映照你的一生。

    有些人從經驗中得知了恒心毅力與堅韌不拔的靈驗效應,這些人也就是把麵前的失敗當做一時失意而已的那些人。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永遠不會開倒車。他們所具有的是那種沒有人能看見的,那些麵臨挫折卻悄無聲息、慨然應之的力量。這種力量,也就是堅韌不拔的意誌力。我們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都會遇到種種的困難挫折,自然會體驗到,即使是很平凡的工作,如果你沒有堅強的意誌力,也不會在這個行業中做出突出成績。

    世人皆知是愛迪生發明了電燈。其實,當時電燈的原理已經很清楚了——把一根通電後發光的材料放在真空的玻璃泡裏。許多科學家仍在研究的是如何讓電燈更輕便、成本更低廉、照明時間更長,其中最核心的問題在於燈絲的壽命。愛迪生、斯旺以及許多科學家在不同國家、地域都在試驗著。

    在當時的社會上,愛迪生已經是一個改進了電話、發明了留聲機、創造了不計其數的小奇跡的著名“魔術師”,但聲名顯赫的他從來沒有滿足過,一旦達成了一個目標,完成了一個新的項目,就會把它忘掉,繼續下一個目標。

    在燈絲的研究中,他嚐試用炭化的紙、玉米、棉線、木材、稻草、麻繩、馬鬃、胡子、頭發等纖維和幾種金屬絲用來做燈絲的材料,試驗的材料多達1600多種。那段時間,全世界都在等著他的電燈。

    經過一年多的艱苦研究,他找到了能夠持續發光45小時的燈絲。在45個小時中,他和他的助手們神魂顛倒地盯著這盞燈,直到燈絲燒斷。這已經是一個令世界科學家羨慕的成果了,但他還是不滿足:“如果它能堅持45個小時,再過些日子我就要讓它燒100個小時。”

    有位記者對正在研究這一項目的愛迪生說:“如果你真的讓電燈取代了煤油燈,那可要發大財了。”愛迪生說:“我的目的倒不在於賺錢,我隻想跟別人爭個先後,我已經讓他們搶先開始研究了,現在我必須追上他們,我相信會的。”這番話完全是站在一個科學家的角度來解釋這一研究行為的,他的人生宗旨就是超越自我、不斷進取。

    兩個月後,燈絲的壽命達到了170小時。《先驅報》整版報道了他的成果。

    “大家稱讚我的發明是一種偉大的成功,其實它還在研究中,隻要它的壽命沒有達到600小時,就不算成功。”愛迪生就是用這樣的低調態度來回應大家對他的頂禮膜拜。

    從此,愛迪生的祝賀信、電報和禮物源源不斷,新聞、傳聞更是鋪天蓋地。但他仍然默默地改進著燈絲,向著新的目標——600小時邁進。最終,他的樣燈壽命達到了1589小時。他的目標在不斷地前進,他的人生在不斷地升華,這就是一個世界著名發明家的人生追求。

    堅韌的意誌力是一種心智狀態,是可以培養和訓練的。但它的培養也和所有的心態一樣,取決於你那明確的目標,它要求你必須目標堅定、有渴望、自立自強、計劃確實、有良好的認識、能與別人合作、養成正確的習慣等,而要培養堅韌的意誌力使其成為習慣,再定出科學的步驟,隻要用一點點時間,或下一點點的功夫就足夠了。

    反省自己 超越自我

    所謂“反省”,就是反過身來省察自己,檢討自己的言行,看自己犯了哪些錯誤,看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人為什麽要自省?這裏有兩個方麵的原因,一個是主觀原因,人不可能十全十美,總有個性的缺陷、智慧上的不足,而年輕人更缺乏社會曆練,因此常會說錯話、做錯事、得罪人;另一方麵是客觀原因。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是隻說好話,看到你做錯事、說錯話、得罪人也故意不說,因此這就更需要你自己通過反省來了解自己的所作所為。

    古希臘時,一對夫婦因偷盜而被綁在廣場上,人們萬分憤怒,指責與謾罵的聲音像海浪一樣,一浪高過一浪。有人竟然提議用石塊將這對玷汙人類道義的夫婦砸死,並取得了一致認可。正當他們準備用石塊砸向這對夫婦時,耶穌恰好路過廣場。麵對此景,他想了想便對憤怒的群眾說:“好吧,那麽就讓我們當中從來沒有犯過錯誤的人扔第一塊石頭。”結果群眾皆啞然了。

    “沒有人定你們的罪嗎?那麽我也不定你們的罪吧!”耶穌又對那對夫婦說。

    指責別人已經成為很多人的習慣,反省自己卻比登天還難。人人都犯過錯誤,但很少有人能反省自己。

    中國傳統文化一向注重人的自我修養,並有“吾日三省吾身”的訓誡,被許多人奉為圭臬。

    一代名相諸葛亮位高權重,卻時刻嚴格要求自己,並堅持自省,乃至後人有“孔明一生唯謹慎”的評價。馬謖丟失街亭,諸葛亮在處理了相關責任人以後,向大家表明自己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並上書給劉禪請求自貶。這是典型的“自省”行為,它不但沒有損害諸葛亮在眾人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提升了他的威信。

    在生活中,隻有不斷地自我反省,才可以令自己不斷地進步,從而立於不敗之地。

    晚清大臣曾國藩具備深刻的“自省”精神,他一生不斷追求“自我超越”,嚴格實踐儒家“內聖外王”的修身理念,成就了非凡的偉業。曾國藩曾經指出:“自我修養的道理,沒有比養心更難的了……內心是不是自欺,別人無從知道,隻有自己的心知道。”因此,真正做到自省,就能戰勝自我。而養成自省的習慣,具備了自我修養的能力,就很容易實現“自立立人、自達達人”的成功發展目標。

    養成製定計劃的習慣

    當一個人養成製定目標、完成計劃的習慣時,他已經贏得了成功的一半。任何微小的工作,無論多麽枯燥沉悶,都會使我們更加接近最終的勝利。

    當一個人有了明確的目標以後,應該製定一個行動計劃。光有夢想和偉大的目標是不夠的,你還要運籌帷幄,製定出如何實現目標的“策略、戰術、程序和方法”的詳細計劃,然後才能依計行事,完成目標。這就是一個人養成行動計劃習慣的重要性。你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1.列出你擁有哪些資源。你的資源包括你的專長、嗜好、時間、財富、環境,最重要的是你所認識並可能願意助你一臂之力的人。

    2.列出你和目標之間的障礙。當你寫下目標,並全力以赴去追求時,“障礙”突然出現,該怎麽辦?事前預防,勝於事後補救。

    3.為完成目標設定時間表。一個沒期限的目標,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在你所寫的各項目標中,一定要寫下完成的時間、期限並安排先後順序,排出你認為最重要的目標,每一類別選出一個,以便竭盡全力去實現最重要、最迫切的目標。實現目標的時間安排要從實際情況出發,不慌不忙,不急不躁。在工作的安排上不要刻板,要靈活機動。在要求不變的情況下,完成目標的時間和做法可以調整變換。

    4.訂出實現重要目標的每一步驟。從你的目標往回訂步驟,並且自問,你第一步該如何做才會成功?當達到每一個目標時,你是什麽樣的感覺。一定要記得,你的計劃包含了你今天可以做的,千萬不要好高騖遠。

    5.寫下你不能馬上實現目標的原因。要克服自我的限製,以便準確地去認識它。首先你得剖析自己的個性,看看是什麽原因妨礙你前進。是你不懂如何執行計劃,還是你分身乏術呢?或者是因為你太過於專注一件事呢?是不是你過去因為得失心太重,使你不敢嚐試呢?

    6.為自己找一些值得效法的模範。從你周圍或從名人當中找出三五位在你目標領域中有傑出成就的人,簡單地寫下他們成功的特征和事跡。在你做完這些事之後,請你閉上眼睛想一想,仿佛他們每一個人都會提供給你一些能實現目標的建議,記下他們每一位建議的重點。這些重點可包括應避免的路障,突破限製的方法,應注意的地方,應尋求的事物。就像他們在跟你私下交談一樣,在每句重點之下記下他們的名字,即使你不認識他們,但透過這種過程,他們就好像成為你實現理想的最佳顧問一般。

    7.好好計劃每一天的生活。你希望和誰在一起呢?你要做什麽?你要如何開始這一天?你要得到什麽樣的結果?希望你從起床開始,一直到上床休息,全天都有妥當的計劃。別忘了,你所有的結果與行為都來自內心的構思,因此就照你所期望的方式,好好計劃你的每一天吧!

    “計劃沒有變化快。”有人常常抱怨地說。但是當你發現計劃有失誤的時候,當你發現計劃不能幫你實現目標的時候,你就應該改變它。

    所以,“計劃沒有變化快”盡管有它的道理,但是它的意義不是叫你不要做計劃,而是叫你做多套計劃。

    就好像從長沙到上海,你可以選擇坐飛機,可以選擇坐火車,也可以選擇在不同的時間到達。你應該有不同的計劃,因為你坐的火車可能會誤點,這樣你就可以選擇乘飛機或其他交通工具。

    方法有多種,甚至你可以走路去,當然那是最慢的方式,但也是一種方法。當你發現你的方法效率很低的時候,就應立刻改變。

    很多人都忽略了一個概念,就是計劃必須要有三四套以上。他們以為有一套計劃就能成功了,所以當發現中間有失誤時,往往措手不及,導致無法實現目標,這是很多人失敗的原因,也是你過去沒有注意到的一點。

    每一個人都有思考盲點,但就是因為這些盲點你看不見,所以你需要通過別人來幫你看。當你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可能就突破了你的某些盲點,這就是為什麽你要看書、要學習的原因。

    所以,一定要鎖定你的目標,一旦如此,任何目標都有可能實現。當你發現目標不能夠達到的時候,就立刻采取下一套計劃。隨時修正、檢視目標,就是成功的秘訣。

    菲爾德爵士指出:如果你立下的目標變得更加靈活時,你就會發現,一些美妙的事情開始發生了,你會覺得更放鬆,並且你不會損失任何生產力。你甚至可能會更加多產,因為你不必花費太多的精力在焦慮和煩惱上。你要學會遵守最後期限達到目標,盡管事實是必須輕微地改動你的計劃或完全地改變。同時,你周圍的人也會覺得更加輕鬆。

    如果你對自己所期望的生活沒有清楚的概念,又怎能實現呢?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理想的環境是什麽,又怎能創造出它呢?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箭靶位置,又怎能射中它呢?務必要記得,我們的頭腦中得有清楚而明確的訊號,不但要養成有的放矢的習慣,還要有達成目標的行動計劃習慣,這樣我們才能夢想成真。

    靠自己去成功

    “沒有什麽救世主,隻有靠我們自己。”隻有這樣堅定的信念才能使你更獨立、更自信、更加剛毅和堅不可摧。

    一個馬車夫正趕著馬車,艱難地行進在泥濘的道路上。馬車上裝滿了貨物。忽然,馬車的車輪深深地陷進了爛泥中,馬怎麽用力也拉不出來。車夫站在那兒,無助地看著四周,時不時大聲地喊著大力士阿喀琉斯的名字,讓他來幫助自己。

    最後阿喀琉斯出現了,他對車夫說:“把你自己的肩膀頂到車輪上,然後再趕馬,這樣你就會得到大力士阿喀琉斯的幫助。如果你連一個手指頭都不動一動,就不可能指望阿喀琉斯或其他什麽人來幫助你。”

    天助自助者。想得到別人的幫助,你首先就要學會自立,學會自助。別人的幫助隻能是雪中送炭,自立自助才能達到錦上添花。

    事實上,自立、自助就是靠自己的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從而收獲幸福與成功的人生。這就需要我們付出很多的汗水,同時,還需要一種做人和處世的智慧以及良好的習慣。做人是做事的第一要則,學會了做人,才能做大事,才能成就一番偉業。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