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章 工作與機遇——努力工作,成就成功的事業(4/5)

作者:文錦字數:65808更新時間:2023-09-28 07:40:37

    抓住機會,果斷出擊

    沒有行動,理想永遠是句空話。隻有行動,理想才會變成現實,人生才能走向成功。

    在現實生活中,不同的人對行動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行動。遺憾的是,許多人會等到事情不能再拖下去時才去行動,有的人則以積極的姿態積極行動,後者才是具有實在意義的行動。

    橫下一條心,結果會大不相同。有一位作家說過:“世界上最可憐又最可恨的人,莫過於那些總是瞻前顧後、不知取舍的人,莫過於那些不敢承擔風險、彷徨猶豫的人,莫過於那些無法忍受壓力、優柔寡斷的人,莫過於那些容易受他人影響、沒有自己主見的人,莫過於那些拈輕怕重、不思進取的人,莫過於那些從未感受到自身偉大內在力量的人。他們總是背信棄義、左右搖擺,最終自己毀壞了自己的名聲,最終一事無成。”

    瞻前顧後的行動習慣使人喪失許多機會。很多時候,很多事情,如果我們能橫下一條心去做,事情的結果就會大不相同。

    有個人聽說某公司招考一個職員,這公司的待遇優厚,遠景也好,他很想去試試。但是他怕自己能力不夠,又怕萬一考不取丟臉。於是他猶豫著,沒有下決心。直到最後,他發現另外一個比他條件差得遠的人居然考取了,他才後悔自己為什麽不去試一試。許多事是應該用勇氣和決心去爭取的。

    如果你總是敢於嚐試,就總會有不一樣的感覺。有的時候,人們總是太過規律了,太乏味了,以至於一開始就知道結尾了。人們總是習慣於用慣性的思維去看他們看到的事情,其實他們並沒有親自去試探一下,就像小馬一樣,如果你不去親自趟過河水,最終也不知道河水的深淺。

    不同的態度產生不同的結果。有許多被動的人平庸一輩子,是因為他們一定要等到每一件事情都百分之百的有利、萬無一失以後才去做。當然,我們需要追求完美,但是人間的事情沒有一件絕對完美或接近完美。等到所有的條件都完美以後才去做,隻能永遠等下去了。

    有兩個學生同時報考某教授的博士生,可是教授隻招一個學生,於是教授就給他們出了一道題目,兩個學生同時做完了題目。過程一樣精彩,結果也一樣正確,難分伯仲。教授思考了一下,選擇了其中一個。另一個很不服氣地找教授問:“為什麽沒有選擇我?”教授指著題目開始做的時間說:“題目是我上周五下午布置的,他是上周五下午四點開始做的,你是周一開始做的。我之所以選擇從周五下午四點開始的他,是因為我認為一個立刻開始行動的人更具競爭力。”

    “立即行動!”無論何時,當“立即行動”這個警句從你的下意識心理閃現到有意識心理時,你就該立即行動。許多人都有拖遝的習慣。由於這種習慣,他們可能出門誤車,上班遲到,或者更重要的——失去可能更好地改變他們整個生活進程的良機。

    有一位先生,他是某公司經理,他有一種不允許別人有機會擾亂他意誌的長處,往往在別人還在他旁邊囉囉嗦嗦地敘述事情的困難的時候,他已經把他的辦法拿出來了,幹淨利落,決不拖泥帶水。他那種明快果決的本領,十分使人折服。

    奧格·曼狄諾是美國一位成功的作家,他常常告誡自己:“我要采取行動,我要采取行動……從今以後,我要一遍又一遍、每一小時、每一天都要重複這句話,一直等到這句話成為像我的呼吸習慣一樣,而跟在它後麵的行動,要像我眨眼睛那種本能一樣。有了這句話,我就能夠實現我成功的每一個行動,有了這句話,我就能夠製約我的精神,迎接失敗者躲避的每一次挑戰。”

    迅速就是最好的成功秘方,這就好像一顆子彈在空氣中的行動一樣,其飛行之迅速為人目所不及也。所以不要在行動時三心二意,要集中精力去行動,行動的效果取決於集中精力全力以赴。你集中的精力越多,行動就越容易取得成功。你的行動越快,成功的幾率就越高。

    把職業當成事業

    幾乎所有的老板心目中的最佳員工標準都是:一個優秀的員工應該對自己的工作滿懷熱情,當他對客戶介紹本公司的產品時,應該有一種傳道士傳道般的狂熱!一句話,將你的職業當成一門事業來做,它的榮譽感和使命感會立即將你工作中的一切不如意一掃而空。工作越幹越有勁,人越活越年輕,道路越走越寬廣,生活越來越美好。

    有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小鎮上有三個石匠,一個過路人問他們在幹什麽。第一個石匠說:“我每天都枯燥地搬石頭砌牆。”第二個石匠說:“我的工作很重要,我要把牆壘好,這樣房子才結實。”第三個石匠則很自豪地說:“我的責任十分重大,這是鎮上的第一所教堂,我要將它建成百年的標誌!”

    同樣是砌牆,三個人看待這件事的眼光卻不一樣。第三個石匠心中有百年大教堂,他把自己的工作當做是一項偉大的事業來幹,因此他不僅不覺得枯燥無味,反而很有自豪感,他一定會為了心中的那個教堂兢兢業業地幹活,不會有一絲懈怠,因此他必將是那三個石匠中幹得最出色的一個。

    其實做任何事情都是這樣,如果你僅僅把眼前的工作當做一件差事,你就很難對它傾注熱情,你做事情的結果也是可想而知的;而如果你把你的工作當做一項事業來看待,情況則會完全不同。試想一下,在你擬訂合同的時候,心裏想的是很快將要簽訂的一筆上百萬的定單;在你辛苦地收集資料、熬夜撰寫標書的時候,心裏想的是招標會上的奪冠和隨之而來的大筆項目,你還會認為自己的工作周而複始、枯燥無味嗎?你會覺得很有鬥誌和激情,知道自己今天的努力是為了明天的成功,你所做的一切,即使辛苦一些、艱難一些,也都是值得的!

    然而,目前社會上很多人都還沒有這樣的觀點,他們把工作當做養家糊口的差事,每天按部就班地幹活,隻要完成上司的任務就可以了,沒有創新精神,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樣的生活沒有任何意義可言,除了混口飯吃,找不到一點個人的價值和樂趣。

    作為一個職業人士,一定要明白,工作絕不僅僅是養家糊口,工作是人實現自我價值的方式,企業是我們邁向成功的平台。在這個職業社會裏,任何的目標和理想都必須通過工作來實現,你的價值就在你工作的過程中得到體現,隻有把工作做好了,得到了老板和別人的承認,你才能獲得物質和精神上的回報,擁有你理想的社會地位,並最終實現你的人生目標。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工作是我們要用生命去做的事。

    事實上,正是為了成就什麽或收獲什麽,我們才會對手頭的工作加以關注,並在那個方麵付出精力。要想獲得成功,追求快樂的生活,就一定要把工作當做自己的事業來完成,在工作中尋找樂趣和激情。事情可以做好,也可以做壞;可以高高興興和驕傲地做,也可以愁眉苦臉和厭惡地做。如果把眼前的工作當做自己喜歡並且樂在其中的事情,當成使命來完成,就會抱以生生不息的精神和火焰般的熱忱,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更能發掘出自己的潛能。這樣的工作態度,即使在最平庸的職業中,也能取得醒目的成績,增加你的威望和財富。我們不是在為老板工作,我們是為自己工作。我們的職業就是我們的事業,是我們需要用生命來完成的。

    為理想而奮鬥

    生命重在過程的執著追求與不懈努力,隻有堅定對生活的信念,人才能頑強地生存下去,並獲取人生的意義。隻要你一直為目標而奮鬥,整個世界都會給你讓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定位,每個人也都在為這個目標而去努力奮鬥,盡管有很多人失敗了,但是隻要心中有個太陽,心靈就不會暗淡無光。

    報酬不是唯一

    每個人在工作中都希望拿到高薪,但如果總以高薪酬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那麽他是不大可能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也不會有真正的成就感。薪酬固然是工作目的中的一個,但它不是最終目的。也就是說,你獲得最多的並不是裝在信封裏的工資。

    紐約的一位富商的奮鬥史可能會給我們一些啟示。在他最初到紐約的時候,隻是在商店裏替人掃地,薪酬一周隻有6美元。後來又找了一份工作,每周是14美元。但他從來沒有放棄過努力,一直很勤懇地工作。幾年後,他進了一家紐約的大公司,成了一位商務代表,年薪是3000美元。由於工作努力,業績顯著,在他最初合同尚未到期時,就獲得了一份長達三年的高薪酬的新合同,並且進入公司的高級管理層,成為公司合夥人之一,最終成了一個百萬富翁。

    在他最初工作的時候,他的一個朋友就對他說過:“你工作不掙錢而且那麽累,每天加班到深夜,這樣你能發財嗎?”但是這位富商不那麽認為,他覺得任何工作都是一個學習的機會。即使是在店內掃地時,他也在觀察老板是怎樣和客戶打交道的。他總是在不斷地觀察、學習、總結,即使不工作的時候,他也嚐試著和客戶交流,了解他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需求。有時也會向老板請教一些經營方麵的問題,時間久了,他也積累了許多經商的經驗。雖然,當時隻有6美元的薪酬,但他卻學會了如何經商。

    這些經商的經驗豈是6美元可以買到的?所以他覺得工作的時候要為自己的現在和將來考慮。不論你從老板那裏拿到多少薪酬,你都要知道自己每天從工作中學到了什麽。

    除了工資,工作還給你帶來了很多機會。一方麵,你有機會從上司和同事身上學習成功的經驗,總結失敗的教訓,學習他們的技能;另一方麵,你也有機會鍛煉自己,發現自己的潛力,增強工作能力,使自己成為更有作為的人。

    所以,工作是一個學以致用的過程,是一個自我發展的機會。你可以在工作中培養自己多方麵的能力,比如行政能力,決策能力,社交能力等等。而所有這一切都遠遠超過了你得到的工資的價值。當你從一個新手、一個無知的員工成長為一個熟練的、高效的員工時,你實際上已經大有收獲了。

    所以在工作時,要時刻地告誡自己:要為自己的現在和將來而努力。無論現在的工資收入是多還是少,都要清楚地意識到那隻是從工作中獲得的很小的一部分。不要過多地考慮現在工資收入的多少,而應該用更多的時間去接受新的知識,培養自己的能力,展現自己的才華。因為你獲得的這些東西才是真正的無價之寶。在你未來的資產中,它們的價值遠遠超過了現在你所積累的貨幣資產。

    遠離抱怨,懷才有遇

    千萬要小心警惕那些消極抱怨者,不要讓他們毀了你的成功藍圖。你可能準備寫一本書,進行一項發明或作出一番事業。但是在前進的道路上,並非一切都是那麽隨心所欲,你可能會屢次碰壁。這時候,你那些平時就愛抱怨的非常平庸的朋友就會消極地批評你,試圖將你同化,結果你就容易受到消極的影響。

    職員約翰·蘭蒂在這個問題上采取了果斷的措施。他原來一直是跟一些人乘同一部車,但後來他卻再不與他們一起了。他說:“我們車上有個家夥,每天來去都在批評我們公司不好。不管老板怎麽做,都能挑出毛病,他對他上司沒有一個看得上的。還說我們賣的產品也不好,公司每項決策都不對。在他眼中,別人每一件事都是做得不妥當的。”

    “每天早上到辦公室,我感覺像上緊了發條的鬧鍾。每晚下班聽他四十五分鍾的大肆批評,使我感到泄氣和沮喪。最後,我決定和別人同車。換車後就像換了一個世界,因為這些人看事都比較客觀。”約翰·蘭蒂不想被消極的抱怨所傳染,他積極改變了他的環境,確實是十分明智的。

    你再聽聽李陽振聾發聵的豪言——“我不願聽失意者的哀歎,我不願聽抱怨者的牢騷,那是羊群裏的瘟疫,我不能被它傳染;我一試再試,忍受苦楚,爭取每天的成功,避免以失敗收場。我要為明天的成功播種,超過那些按部就班的人。在別人停滯不前時,我繼續拚搏前行。”

    愛發牢騷者從來都是行動的侏儒,如今,自以為“懷才不遇”好像成了年輕人的一種通病,他們普遍的症狀是:牢騷滿腹,喜歡批評他人,還時常顯出一副抑鬱不得誌的樣子。當然,這類人中確有懷才不遇之人,由於客觀環境無法與之適應,於是虎落平陽龍困淺灘。但為了生活,他們不得不屈就自己,所以他們生活得十分痛苦——慢慢就養成了隻知動口不去動手的壞習慣。

    現實中有才能的人都是如此嗎?不,盡管有時出現千裏馬無緣遇伯樂的現象,但如果你真是一匹千裏馬,一次錯遇伯樂,應該還有第二次、第三次……很多人之所以出現一種不好的結局,主要是因為自己造成的。

    客觀地評估一下自己的能力。是否高估了自己——人應該有一個自我評價的能力,如果你怕自己評估不客觀,可以找個朋友和較熟的同事幫助你一起分析,如果別人的評估比你自我評估的結果要低,那你就要虛心接受。有些情況下,旁人可能對我們了解得更加準確深刻。那為什麽不接受他人的評價?

    還應該檢查一下自己的能力為何無法施展——是一時得不到合適的機會,還是大環境的限製?還是人為的阻礙?如果是機會的原因,那繼續等待和創造機會不就行了嗎?如果是大環境的緣故,那就離開這一環境好了。如果是人為因素,你可與人誠懇溝通,並想想是否有得罪他人的地方,如果是,就要想辦法與人疏通。

    你也許該亮出自己的其他專長——有時候,懷才不遇者是因為用錯了專長。他們確實有才,但用得不對,或者不是時候。如果你有第二專長,可以要求他人給個機會試試,說不定又為你開辟一條生路。

    你應該去營造一種更加和諧的人際關係——有些人確實有才,但他們常自視清高,看不起那些能力和學曆比自己低的人,結果因為人際關係處不好,也不能才有所用。不要成為別人躲避的對象,反而應該以你的才幹協助其他同事。但要記住,幫助別人時不要居功,否則會嚇跑你的同事。此外,謙虛客氣,廣結善緣,這將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助力。

    你要繼續強化你的才幹——也許你是在某一方麵有才,但可能由於才氣不夠,所以沒讓人看出來。這種情況下,你就應該更加強化自己這方麵的能力,當時機成熟時,你自然會閃爍出耀眼的光芒!別人當然會另眼看待你,機會就會來到你的麵前。

    不管怎樣,你最好不要成為一位懷才不遇者,這樣會成為你的一種心理負擔,勤懇地做好自己的事,即使是大材小用,那也比沒用要好。慢慢從小用開始,你也許有一天能得到大用!

    給自己的價值定位

    由於受時間資源的限製,人生有限的時間內隻能在特定的行業中謀求成功。在選擇行業的時候,一定要理解特定的行業對人生的意義,自己可能在特定行業中出任的職務,以及在行業中是否會有所發展。所有的職業無所謂好壞,關鍵看是否適合自己。

    人在不同的領域其價值的實現程度有一定差別,有時這種差別是讓人難以想象的。

    一位禪師為了啟發他的門徒,給他的徒弟一塊石頭,叫他去蔬菜市場,並且試著賣掉它。這塊石頭很大,很好看,師父說:“不要真的賣掉它。注意觀察,多問一些人,然後隻要告訴我在蔬菜市場它能賣多少錢。”這個人去了。在菜市場,許多人看著石頭想:它可以做很好的小擺件,我們的孩子可以玩,或者我們可以把這當做稱菜用的秤砣。於是他們出了價,但隻不過幾個小硬幣。那個人回來後說:“它最多隻能賣到幾個硬幣。”

    師父說:“現在你去黃金市場,問問那兒的人。但是不要賣掉它,隻問問價。”從黃金市場回來,這個門徒很高興,說:“這些人太棒了,他們樂意出到1000元錢。”師父說:“現在你去珠寶商那兒,但不要賣掉它。”他去了珠寶商那兒。他簡直不敢相信,他們竟然樂意出5萬元錢,他不願意賣,他們繼續抬高價格——10萬元。他說:“我不打算賣掉它。”他們說:“我們出20萬元、30萬元,或者你要多少就多少,隻要你賣!”他說:“我不能賣,我隻是問問價。”他不能相信,覺得這些人瘋了!他自己覺得蔬菜市場的價已經足夠了。

    人們智能的發展總是不平衡的,不要執意在“貧瘠的土地”上耗費精力,而荒廢了“肥沃的田野”。

    20世紀初德國著名化學家奧斯瓦爾德讀中學時,父母為其選擇了一條學習文學的道路。孰料老師的評價是:“他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這樣的人即使有很完美的品德,也無望在文學上有所建樹。”父母充分尊重了兒子的選擇,讓他改學油畫,但他既不善於構思,亦不會潤色,更缺乏藝術的理解力,成績在班上倒數第一。老師的評語變得簡短而嚴厲:“你在繪畫藝術上是不可造就之材。”父母和奧斯瓦爾德並未氣餒,主動到學校征求意見。化學老師見他做事一絲不苟,建議他試學化學。奧斯瓦爾德的智慧火花仿佛一下子被點燃了,這位在文學、繪畫藝術上的不可造就之材竟成為公認的在化學方麵“前程遠大的高材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