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章 澄海樓高空極目(1/3)

作者:曉夢字數:6712更新時間:2023-10-03 17:29:39

    納蘭容若以詞名世,以情動人。

    然而他並非一味沉溺於風花雪月。

    “補諸生,貢入太學”,短短七個字,

    就是一段彰顯容若文武雙全的佳話。

    一

    先說一段必需的題外話。

    近代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裏有三境界之說: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罔不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這三境界之說得到廣泛的認同和讚譽。我是在讀高一的時候聽一位政治老師在課堂上說起這三境界的,一聽便被吸引,深以為然,此後就牢牢記住了。

    先來看看這三境界的出處。

    第一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語出北宋宰相、著名詞人晏殊《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別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第二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語出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柳永《蝶戀花》: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語出南宋詞人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應該說這三首詞本來就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字字珠玉,千古流傳。經王國維這麽一提煉,一組合,構造成一件難得的兼具藝術性和思想性的珍品,更加令人難忘。

    之所以要擺出這段題外話,其實還是為了更加了解容若。

    本章標題出自容若《浣溪沙•薑女祠》:

    海色殘陽影斷霓,寒濤日夜女郎祠。翠鈿塵網上蛛絲。

    澄海樓高空極目,望夫石在且留題。六王如夢祖龍非。

    登高望遠,特別容易感懷身世,激發自己內心的淩雲之誌。這也是王國維將“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列為第一境界的一大緣由。

    盡管容若的這首詞依然充滿著我們都熟悉的哀愁氣息,但本章引用詞中的一句,其中的意圖不是為了關注容若的愁,而是要借容若的登樓之舉,還原一個登高望遠、意氣風發、令人驚歎的少年公子,讓人們對容若有一個客觀而立體的了解:容若是一個極為優秀的全能青年,並非隻懂風花雪月,更不是成日裏隻會吟詩作賦。

    可以說,撰寫詩詞隻是容若的一個業餘愛好,隻是他自我心理調整的一個渠道,也是他內心的一種安慰和寄托。容若的本意,其實還是想積極入世、大展宏圖的。隻不過,世間之事,“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很多時候都是如此。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