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2章 戈壁荒原上的“綠夢”(1/2)

作者:伊朵字數:4384更新時間:2023-10-08 03:20:27

    柯柯牙在維語中意為“青色的崖壁”,但實際上,這裏跟“青”這種顏色沒有一點關係。它是位於阿克蘇市東北方向的一片地勢較高、無人居住的戈壁荒原,距離城區僅有五公裏,由於地處風口,常年風沙肆虐,是阿克蘇市的主要風沙策源地。

    “謝書記,這裏就是柯柯牙荒地。”程良才跟著謝俊平一起從越野車上下來,同行的還有季曉康。

    站在柯柯牙荒原上,謝俊平舉目四望,入目皆是一片荒蕪。三人向前行走著,謝俊平一不小心踏破白色的堿土殼,整隻腳便陷入幾十公分深的浮土層中,險些跌倒。

    程良才和季曉康扶著謝俊平的胳膊,提醒道:“謝書記,慢點走,小心腳下。”

    謝俊平將腳從浮土中拔出,抽回手臂,淡定地說:“我沒事,咱們繼續走,去前麵看看。”

    謝俊平說完,繼續朝柯柯牙的深處走去,他並沒有因為這點小困難就停下勘察的腳步,反而每一步都走得更堅定,更迫切了。

    在柯柯牙實地走了一大圈,經過一番考察後,謝俊平的眉頭皺得更緊了。

    柯柯牙荒原的地形地勢比他想象中更加複雜,其中既有高大麵積的堿土包和高台,又有縱橫這多條又深又寬的洪溝,從高台頂端到洪溝底部,坡度十分陡峭,地表植被稀少,僅在部分坡地和洪溝底部生長著幾叢駱駝刺和雜草,這零星的一點綠色與一望無垠的戈壁荒原相比,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這樣的地形地貌是曆經上億年的地質演變而形成的。

    早在海西期,由於地球構造運動,在塔裏木海和南天山海之間,隆起了庫車—滿加裏陸。喜山期後,印度板塊與塔裏木地台的擠壓,形成了天山及托木爾峰。大致以如今的阿克蘇、溫宿之間的卡坡(坡地)為界,東為庫車—滿加爾盆地,西為塔裏木低地。全新世後,塔裏木盆地逐漸形成,加上喀拉尤勒滾山不斷隆起,天山冰川融化的河流不斷切割,在洪積平原邊緣形成洪積階地,柯柯牙即處於這個階地上。

    時間在眾人深一腳淺一腳的行走中飛逝,一轉眼就到了正午時分。

    此時日頭高照,戈壁灘上氣溫迅速升高,眾人身上都冒起了汗。

    大家不由得想起了新疆的那句老話:早穿皮襖午穿紗,懷抱火爐吃西瓜。

    現在的情況正好印證了前半句。

    眾人早上來時,身上裹著棉衣都覺得冷,現在卻冒出了一身汗。

    這是由於戈壁沙漠地區晝夜溫差極大,白天在太陽的照射下,沙土升溫很快,溫度迅速升高,氣候變得炎熱,而到了晚上,太陽落山後,沙土保溫性差,熱量迅速消散,氣溫便會立刻降低,氣候也隨之變得十分寒冷。

    季曉康熱得直冒汗,汗珠沿著他白淨圓潤的麵龐滑落,他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說道:“謝書記,柯柯牙是阿克蘇城區最主要的風沙策源地。剛才咱們走了一大圈,這裏的實地情況您也看到了,自然環境可以說是極其惡劣,咱們真的要在這裏開展綠化工程嗎?”

    程良才心中同樣滿是擔心,“搞綠化,主要就是種樹,柯柯牙這片荒地,土壤鹽堿大,而且非常缺水,如果要種樹,怎麽引水,怎麽改良土壤,怎麽保證樹苗成活率?這一條條、一項項都是難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