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章 年輕有為 一(2/2)

作者:牛瑩字數:3094更新時間:2023-10-08 19:19:57

    這張萬曆年間的壯錦麵長約兩米二,寬約六十六厘米,以棉紗線為經,蠶絲線彩染為緯,采用通經斷緯的方法巧妙交織而成。

    從斷麵上依稀可見龍形和鳳形相互環繞成圓環,環與環間裝飾雷文和魚紋。即便這張“龍鳳呈祥”腐爛得厲害,很多繡金的金線脫落,花邊全散,緯線全都沒有了,隻剩下一團像玉米的須須一樣淩亂、打結的亂麻,但依舊能看出這幅壯錦當年織成之時是何等的絢麗精美。

    其實這張“龍鳳呈祥”出土至今已接近十年,因當初出土時脆化嚴重,一碰就會脫落破碎,限於當時的人力和修複條件無法實施修複,它便在邕城博物館的庫房裏默默躺了近十年。

    如今因為設備條件和人才引進的更新,這才把它的修複提上日程,恰好博物館明年要舉辦一場民族織物的展覽,這幅精美壯錦便成為了整場展會的重中之重。

    織物修複室裏的頭兒是位帶著眼鏡的小老太太,年過六十又被返聘回來的梅姐,她把修複壯錦的重擔,交給了科室裏雖年輕但修複技術和曆史知識都紮實過硬的張雅楠。

    修複室裏不是沒有比張雅楠資曆老的,但在梅姐眼中,張雅楠就是她的接班人,安排這次的任務,就是為了讓她的履曆上加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張雅楠倒是沒想這麽多,看到這張汙染黑皺,沒有任何美感的壯錦,作為一名修複師,她當下隻想著趕快把它清理幹淨,弄平縫好,讓它早日煥發生機,展現真容。

    這些年張雅楠修複過不少文物,但每次看到出土損壞的紡織品,她依舊還是忍不住這種急迫的修複心情。

    用梅姐的話來說,一名優秀的修複師麵對破損的文物就應該有這樣的衝動和願望,而她,注定就是吃這碗飯的人。

    其實在接到修複“龍鳳呈祥”的任務之前,張雅楠就已經對壯錦這門少數民族傳承至今的手工技藝格外關注。

    據史書記載和考古資料證明,廣西自古就是產麻基地,麻織業發達,少數民族錦的特點就是棉絲、麻絲合織,棉麻為經線,絲作緯線,織出來的錦結實厚重,色彩絢麗。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