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471 先謁聖皇,再論後事(4/5)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15540更新時間:2020-07-04 15:18:30

    如果沒有李昭德的力撐,在魏王等人洶湧攻勢下,皇嗣與一幹唐家老臣們,處境勢必更加艱難。別的不,在場眾朝士,包括狄仁傑在內,皇嗣都未必有多熟悉。因此,也實在沒有跟李昭德競爭的資格。

    皇嗣隻是認真傾聽李昭德的講述,從李昭德他們密謀開始,當聽到狄仁傑主動聯絡代王時,便轉望向狄仁傑對他重重的點點頭。對於眼前這些朝士們,他也真的隻是聽其名、淺知其事,卻並沒有什麽太深入的了解。

    接著當聽到代王在太平公主府上發聲起事,並在出坊之後很快便收斬魏王,李旦更是忍不住拍掌讚歎,口中大聲道:“代王誠是吾家壯兒,大功可誇!”

    不獨李旦,在場朝士們幾乎也都是通過李昭德之口,知道這一場事變的整個過程,反應難免各不相同。

    坐席居前的宰相楊再思與杜景儉,在得知代王於此事變中的重要作用後,各自臉色都有幾分不自然,特別楊再思,更是頻頻舉手擦汗。

    雖然更深層次的起因,李昭德也並沒有仔細去,但任誰都清楚,代王選擇此刻起事,跟此前梁王武三思與諸宰相聯合起來抵製代王有著直接的關係。

    雖然眼下楊再思等人不像豆盧欽望那樣下場淒慘,但可以想見前程也是頗為黯淡。不這兩名宰相各自如坐針氈的局促,在堂其他大臣如崔玄暐等人,望向他們的眼光已經頗為不善,充滿了幸災樂禍。

    至於本該屬於代王一方的文昌左丞王方慶,這會兒神情其實也有幾分尷尬,隻是垂首不語。

    他算是時局中第一批向代王靠攏的大臣,但在李昭德的講述中,卻清清楚楚的顯示出,代王在謀事之際,根本沒有跟他商量過。

    因此這會兒也不乏朝士好奇的打量著王方慶,那眼神更讓王方慶羞慚難當。

    雖然到現在為止,他仍然覺得此前向代王建言不失穩妥,但事實上代王卻並沒有聽從他的建議,而是選擇了更為激進的方式,而且所達成的局麵,到目前為止出乎意料的好。

    所以這會兒王方慶也是不乏懊悔,心中不免想起如果當時他能態度更加堅定果決的選擇奉從代王的決定,而不是自作聰明的給代王指點一條遠離中樞的道路,眼下局麵又是如何?

    盡管眼下大的朝局走向還有待商榷,但對代王來,無異於是通過這次事變衝破了籠罩在身上的一層限製,具有了真正能夠左右時局的影響力。這本來應是他們代王一係人眾的絕佳契機,結果現在卻有了幾分不測。

    眼下唯一可以聊作欣慰的,是朝士們或許對此已經有所猜測,但仍然不能詳知內中人情曲隱。王方慶隻是期待著代王能夠不計前嫌,重新接納他們江南士人。

    否則,隻看眼下皇嗣還僅僅隻是出宮,這些唐家老臣們便已經如此雀躍激動。如果沒有代王作為後盾,來日的秩序恢複中,恐將沒有他們江南人士的立足之地。

    如果此前他們與代王還算是互相成就,那麽眼下,代王已經成了他們江南人士不能放棄的後盾靠山。皇嗣出宮並不意味著下太平,豆盧欽望的慘死便是一個最好的證明。

    李昭德的講述雖然詳實具體,但卻並不拖遝,很快就講到了豆盧欽望把持政事堂、不準群臣進入則門且在攜武三思潛逃之際,被太平公主下令射殺於光政門內。

    李旦聽到這裏的時候,眼神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本來聽著李昭德的講述,為了聽得更真切,身軀下意識的扶案前傾,可是這會兒,頭顱驀地向後微仰,視線更是快速在眾人包括太平公主身上移動一周。

    雖然很快就竭力的控製情緒、恢複如常。但距離他最近的太平公主,卻敏銳的察覺到這個兄長放在膝上的拳頭已經微微握起,且輕微顫抖著。

    太平公主當然能夠體會皇嗣何以會有這種反應,久在深宮中、乍入世道,眼前的人事與局麵對他而言都多有陌生,內心裏當然是選擇傾向於親近更熟悉的人。比如毫不掩飾對李昭德的敬重,甚至拉著她這個妹妹同出同入,都是為了安撫心中的不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