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596 霸業成敗,功在土渾(1/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7184更新時間:2020-09-11 00:29:32

    吐穀渾的得失之對於大唐與吐蕃的博弈,其意義之大無論怎麽都不為過。

    後世之人哪怕沒有足夠的地理知識和軍事思想,但隻要能看地圖,就能感受到吐蕃在兼並了吐穀渾之後所彰顯出來的那種戰略上的威懾。

    在地圖上,發起於高原的吐蕃疆域在與吐穀渾連成一塊後,就像是一塊直杵在大唐臂掖、心肋之間的巨石。盡管盛唐時大唐在西域廣辟疆土,與大食角逐中亞霸權,但無論這伸出的拳頭多麽有力,吐蕃始終頂在大唐最薄弱的隴右位置!

    吐蕃雖然占了時地利人和等多種因素,在高原上完成了前所未有的統一,但隻憑高原之地,並不足以滋養出一個盛極一時的大帝國。

    吐穀渾作為高原與平地的過渡地帶,對吐蕃這個新興的政權而言,就意味著未來、意味著希望、意味著無盡可能!

    所以鬆讚幹布走下高原的第一戰,就是進攻吐穀渾。鬆讚幹布死後,執掌大權的祿東讚更將征服吐穀渾作為最重要的使命。

    事實證明這對君臣走對了,兼並了吐穀渾之後,吐蕃才擁有了開創百年霸業的基礎與資格。如果沒有吐穀渾作為增補,吐蕃即便是走下高原,也難免四處碰壁。

    後世闊論大唐強盛,不乏心潮澎湃、激動感慨。但大唐在隴右與西域所進行的一係列軍事行動,其中有將近一半都是在與吐蕃糾纏。

    從嶺南到川西、隴右到西域,吐蕃與大唐糾纏兩百餘年,之所以如此有韌性,表現得比任何同時代大唐的敵人還要凶惡,一切的邏輯原點也在於吐穀渾的得失!

    就算盛唐之際,大唐極盡擴張開辟、擊敗一個又一個的對手,可是因為沒有解決吐蕃這個肘腋之患,一旦局勢發生動蕩,吐蕃自吐穀渾故地衝出,截斷隴右,大唐在西域所取得的一切成就俱成煙雲,甚至就連關中這一帝國核心之境,都成吐蕃賊騎牧馬之地!

    黑齒常之幾次感慨,李潼都聽在耳中,內心感受自然頗為複雜。

    當吐蕃厲兵秣馬、舉國為戰,降服吐穀渾的時候,大唐軍隊還在跟東北三國死磕,對吐穀渾這個本就不老實的屬國安危並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而在征服吐穀渾的過程中,祿東讚也是極盡巧思陰謀,一方麵在正麵戰場上不計代價的投入,一方麵滲透吐穀渾內部、策反吐穀渾權貴。

    還有就是不斷的向大唐勢弱,讓大唐忽略其威脅,甚至在這個過程中還將自己的兒子入質長安,即就是那個最出色的論欽陵。

    先當孫子後當爺,祿東讚父子算是用實際行動充分貫徹了這一思路,一旦收服吐穀渾、消化幾年,積攢實力之後,便以吐穀渾為基礎西出,一戰奪下安西四鎮!

    無論怎麽,李潼也不得不承認,他爺爺李治真的是養虎為患、縱容吐蕃兼並吐穀渾,給大唐埋下一個幾乎終其社稷始終的心腹大患。

    盡管當時大唐主力都在攻伐高句麗,但對吐穀渾方麵也並非全無幹涉之力。沒有拿下吐穀渾的吐蕃,充其量僅僅隻是一個還沒呲出牙的奶狗。

    盡管貞觀時期鬆讚幹布在鬆州就撩了幾句狠話,可他如果敢跟大唐全麵開戰,不幹不幹得過的問題,按照當時高原形勢,可能之後成就霸業的就不是吐蕃,而是當時還未被滅的象雄。

    當時的大唐是絕對有能力幹涉吐穀渾戰局,蘇定方在搞西突厥的時候,順帶手都能把吐蕃幹個人仰馬翻。可當時的高宗李治對此不夠重視,隻是全力進攻高句麗,這給了吐蕃大量的戰略機會,窮攻三年有餘,並籍著吐穀渾親吐蕃的勢力倒戈,才拿下了吐穀渾。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