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9章 大學競爭的體製環境(1/3)

作者:安心字數:6954更新時間:2023-10-15 16:38:24

    一、大學競爭引發的“老問題”:對舊體製的反思

    革命導師列寧早在1922年就指出:“關於我們國家機構的問題,這是個老問題,也永遠是個新問題。”八十多年來,各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和探索,無不觸及上層建築如何為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而變化的問題,這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而有關高等教育體製的理論和實踐也正是在這種不斷的發展中日趨完善。進入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階段,曆史又一次無可選擇地把改革和完善我國高等教育體製的重任,推到了中國大學的麵前。

    大學競爭是一個內涵豐厚的多學科命題,它的深層涵義是通過改革高等教育體製及其運行方式以實現大學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辦學效益和競爭力。我國舊管理體製中的禁錮狀態,與經濟生活中的沉悶局麵聯係在一起,使整個國家的大學組織失去生機,陷入僵化。官僚主義和權力過分集中的現象往往是連在一起的,鄧小平同誌曾提出了一個著名論斷:“我們的各級領導機關,都管了很多不該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這些事隻要有一定的規章,放在下麵,放在企業、事業、社會單位,讓他們真正按民主集中製自行處理,本來可以很好辦,但是統統拿到黨政領導機關、拿到中央部門來,就很難辦。誰也沒有這樣的神通,能夠辦這麽繁重而生疏的事情。這可以說是目前我們所特有的官僚主義一個總病根”。總體看來,我國公辦學校引進市場機製的步伐緩慢。國際上,許多國家的公立、私立學校都可以通過市場機製吸引社會各界,特別是企業和社會團體參與學校的經營和管理,以達到有效配置公共教育資源,提高教育質量的目的。目前,我國學校產權主體不太明晰,在管理上遇到了許多矛盾,在發展中出現了諸多問題:學校的法人地位得不到認可;學校的教師和學生與公辦學校的待遇不平等,以及學校之間的不平等競爭等等,都反映出引進市場機製的步伐緩慢、力度不夠。怎樣克服舊體製的弊端?這是一個需要冷靜反思的老問題。官僚主義積弊,固然與思想作風有關,但體製方麵的問題更重要,據此,鄧小平進一步明確指出:“必須從根本上改變這些製度。”基於此,從高等教育宏觀管理體製上根本解決官僚主義和權力過分集中對大學競爭的壁壘問題,就成為影響大學合理競爭的首要問題。

    二、“繁榮”表象下的深層矛盾

    (一)理論研究不足

    理論越徹底,其解釋力和穿透力就越強。大學競爭在中國隻是近幾年發生的事情,在認識上,主要反映為對競爭的本質、規則、條件、謀略等層麵的理論研究滯後,誤區較多。

    首先,表現在隻重視宏觀管理體製政治層麵的研究,而忽視其競爭的策略、技術層麵的研究。行政管理體製既有政治層麵的內容,又有技術層麵的內容,兩者相互依存;沒有技術層麵的改進與完善,便不可能實現政治層麵的目標;而沒有政治層麵的保證,就可能對技術層麵產生誤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