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九十六章 竹籃打水撈明月(3/5)

作者:烽火戲諸侯.字數:25944更新時間:2019-11-08 18:32:25

    

    唐黎讓禮部官員為薑袤送上一大摞檔案,和一些以仙家拓碑手法記錄的畫卷,是個相貌周正、口齒伶俐的禮部年輕官員,在薑袤隨手翻閱檔案和瀏覽畫卷之時,這位禮部員外郎就為薑氏老神仙匯報佛道之辯的過程,詳略得當,隻在精彩處,驚心動魄處,細說,而且說得幹脆利落,而且麵對一位傳說中的上五境修士,不卑不亢,偶有問答,應對得體,很給皇帝陛下長臉。

    

    所以唐黎很滿意,側過身,望向叔叔唐重。

    

    後者輕聲介紹道:“禮部儀製清吏司宋山溪,青鬆郡宋氏子弟,秋魁二年的榜眼。”

    

    唐黎道:“下次京考,可以提一提。”

    

    唐重笑著點頭。

    

    唐黎突然問道:“韋都督怎麽今天不在場?”

    

    唐重解釋道:“韋都督與一位名為薑韞的薑氏子弟關係好,薑韞與姐姐重逢於此,就拉上了韋都督。”

    

    名義上的青鸞國仙師第一人,老者周靈芝在一旁聽到皇帝陛下以“韋都督”稱呼韋諒後,眼皮子微微顫抖了一下。

    

    寶瓶洲東南版圖一帶,世人隻知青鸞國中部有個世襲的韋家大都督,世代獨苗,偏偏香火傳承得有驚無險,順順利利。

    

    青鸞國唐氏太祖開國以來,皇帝陛下都換了那麽多個,可其實韋大都督始終是一人。

    

    這個深藏不露且與唐氏淵源極其深厚的韋諒,就是周靈芝在青鸞國最忌憚之人,沒有之一。

    

    玉璞境修士薑袤在看完聽完之後,笑問道:“聽說獅子園柳清山,臨時被加入考驗後,表現得極為出彩,除了文字記載,可有畫卷能夠觀看?”

    

    唐重搖頭道:“回稟薑老,有人提醒我們最好不要擅自進入獅子園,便是我們周供奉,也隻能在獅子園外的山巔遠觀。但是通過裏邊諜子的見聞,加上周供奉點到即止的掌觀山河,柳敬亭二子柳清山,確實屬於靠自己過關,並無外力幫助。”

    

    薑袤微笑道:“不就是那個大驪國師崔瀺嘛,你們有什麽好避諱的。”

    

    唐重笑道:“正是崔國師。”

    

    皇帝唐黎心中卻不太舒服。

    

    青鸞國迫於一洲大勢,不得不與崔瀺和大驪謀劃這些,他這個皇帝陛下心知肚明,麵對那頭繡虎,自己已經落了下風許多,當下薑袤如此雲淡風輕直呼崔瀺姓名,可不就是擺明了他薑袤和背後的雲林薑氏,沒把大驪和崔瀺放在眼中,那麽對於青鸞國,這會兒麵子上客客氣氣,薑氏的骨子裏又是何等瞧不起他們唐氏?

    

    唐黎雖然心中不悅,臉上不動聲色。

    

    說句難聽的,薑袤真要往他臉上吐口濃痰,他這個青鸞國皇帝也得笑臉受著,說不定還要來一句老神仙口渴不口渴。

    

    薑袤沒有繼續讓唐黎難堪,抽出幾幅畫卷,畫卷上邊,就兩處場所兩個人,京城以南,以泉水清冽著稱於世的白水寺,京城之中,名聲不顯的白雲觀,一位年紀輕輕的白衣僧人,一位中年觀主道人,薑袤點頭道:“就目前情形來看,佛家勝在台麵上,道門贏在幕後,你們青鸞國儒家門生推出來的獅子園柳清山,表現不俗,說不定還有機會,但是如果沒有更讓人眼前一亮的東西拿出來,至多爭一個第二,夠嗎?無論是道門還是佛家,成為青鸞國的國教,好嗎?”

    

    有些咄咄逼人。

    

    雲林薑氏作為寶瓶洲最古老的豪閥,曾經在中土神洲那都是第一流的大族大姓。

    

    薑氏作為儒家“立教”之前就作為掌禮之一的存在,這場出現在寶瓶洲曆史上的首次三教之爭,雲林薑氏會偏向誰,顯而易見。

    

    但是若是青鸞國隻是礙於薑袤和薑氏的顏麵,將本就不在佛道爭辯之列的儒家,硬生生拔高為唐氏國教,到時候明眼人,就都會知道是薑氏出手,薑氏怎會容忍這種被人詬病的“白玉微瑕”。

    

    所以說,這就是薑袤最難伺候的地方,結果得有,過程還得讓所有旁觀者挑不出毛病,不可以半句閑言碎語,往雲林薑氏身上招引。

    

    如今寶瓶洲中部各國士子南徙、衣冠齊聚青鸞國,對於這場沒有讀書人參與其中的佛道之辯,本就十分不滿,這些外鄉豪閥,呼聲很高,還有不少脾氣不太好的倨傲世族,叫囂著若是不管佛道誰成為國教,就要搬出青鸞國,其實青鸞國位居廟堂最中樞的那撥人物,以及真正的道門神仙和佛家高僧,也清楚,兩教之爭,是在爭第二,爭一個不去墊底。

    

    而慶山國皇帝,之所以願意帶著那幾位驚世駭俗的愛妃,來青鸞國京城看熱鬧,其實就是想要看看唐氏皇帝到底怎麽個不要臉,是如何討好雲林薑氏和那撥浩浩蕩蕩的南渡衣冠,到最後又會不會淪為半洲的笑柄,以至於儒釋道三方都不討好。

    

    皇帝唐黎有些笑意,伸出一根手指摩挲著身前茶幾。

    

    唐重開口道:“大驪國師崔瀺其實真正推出之人,是柳敬亭長子,柳清風,是一位學問近法的儒家弟子。”

    

    薑袤眯起眼,“哦?有何異於常人之處,我倒要見識見識。”

    

    唐重站起身,拿出兩本早就準備好的泛黃書籍,一本儒家聖賢書,一本法家著作。

    

    唐重打算走過去送書。

    

    不見薑袤有任何動作,兩本書就從唐重手中脫手,出現在了薑袤身前桌上,將那本儒家典籍隨手放在角落,看一眼都嫌浪費光陰,寶瓶洲有幾人有資格在雲林薑氏麵前談“禮”,這倒不是這位老神仙目中無人,而確是有其家族底蘊和自身學問撐著,如山嶽屹立。

    

    薑袤翻開那本柳清風讀書批注的法家書籍,看得極快,有不以為然,有微微點頭,最後視線停在某一頁,在某一句旁邊,看那落筆字跡,應該是先後三次注解批注,著書之人那句原話是“愛人不阿,憎人不害,愛惡各以其正,治之至也”。最貼近這句話的書頁處,柳清風第一次寫了“‘至’字不妥,過高,應當修改為‘本’”。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