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十一章 唐三彩(8)(2/4)

作者:莞簡妤字數:13212更新時間:2020-01-15 13:36:33

    唐三彩五足爐足部為獸頭狀,增加了幾分神秘。唐宋時期香爐不但用於敬佛、供祖、驅邪、避災,而且還普遍用於士大夫階層修身養性的香道。已故台灣著名學者劉良佑先生對香道研究極為精細,當他看到唐代邛窯有許多精美香爐時,曾不禁發出唐風香韻如此盛行的感歎。

    也許正是香道的盛行,造就出唐宋時期那麽多的文化巨匠。圖6-1的唐三彩淨瓶式香具黃地綠斑,彩色靚麗。它的造型很是奇特,外形像淨瓶,腹部有對稱的兩個穿孔,而且從底部可以看出它是無底的。這種奇特的造型用意何為?它是香薰上半部還是香插?或是二者兼而有之?有待進一步研究考證。

    唐三彩玩偶和唐三彩胡人騎獅都是優秀的捏塑作品。頭部用模具成型,周身用手捏塑,組合後再加以刻劃,通體施高溫透明玻璃釉,十分生動傳神。由於釉中不含鉛,無論作為案頭觀賞還是兒童玩具,都不用擔心鉛毒。

    騎獅的胡人長衣帽,似中西亞人模樣。玻璃綠釉胡人頂燈形燈座釉麵極為光亮,唐三彩胡人頂燈形燈座則色彩豐富。二者的胡人都是深目高鼻,長發披肩,穿著極少,似南亞人模樣,跟騎獅的胡人有明顯區別。

    這明當時四川不但通過北方的絲綢之路跟中亞、西亞有經濟文化往來,而且還通過南絲綢之路跟南亞保持著密切的經濟文化聯係。胡人形象威武,像位大力士。這樣豪華的燈具恐怕不是普通百姓能用得起的。

    唐三彩蹲式龍不但高達7厘米,而且塑造和雕刻細致入微。一條蓄勢待發之龍蹲坐在一個圓形器蓋上,龍首高昂,充滿皇家風範。龍體中空,底部的圓孔與張開的龍嘴相通,看來它是一個大型豪華香薰的上半部分。

    能夠使用這種頂級香具的人其社會地位恐怕非同一般。迄今為止,這樣的龍飾器物僅僅發現這一件。

    最近甘肅發現的四川邛窯高溫唐三彩海棠杯,不但在金光閃閃的底色上繪有鮮豔的綠斑、褐斑,而且還在內表麵九塊斑彩處壓製出九個花紋,圖案為花朵、飛鳥、枝葉、果實等。

    這是一件邛窯唐三彩精品。如果仔細觀察中央部位,就會發現有三個均布的圓點,這是三芝麻釘的支燒痕跡。除了這三點之外,整個器物滿釉。許多邛窯高溫唐三彩碗、盤、杯等都采用這種支燒方法,而且不少是覆燒。邛窯在唐代就大量采用匣缽、溫標、三芝麻釘、覆燒等技術手段,顯示出邛窯技術的先進性。

    即使在四川,除成都、邛崍以外,很難見到邛窯唐三彩的影子,為什麽它卻在甘肅現身?是否跟唐肅宗李亨於756年在寧夏靈武即位有關?雖然這難以知曉,但這至少表明在唐代四川通往西北的蜀道並不是“難於上青”,在蜀文化發展的過程中也吸收了西北大漠的文化營養。邛窯陶瓷文化無疑是偉大中華文化的一部分。

    唐三彩器,簡稱唐三彩,是一種唐代生產的用高嶺土作胎,施黃、綠、藍、褐等多種色釉燒製而成的低溫釉陶器物。唐三彩是利用礦物質中的金屬氧化物的呈色機理燒製而成的,以氧化鉛為助熔劑,在釉料中適量加入銅、鐵、鑽、錳等物質作著色劑,在900℃溫度中銅的氧化物呈現綠色,鐵的氧化物呈黃或黃褐色,鑽的氧化物呈現藍色,錳的氧化物呈現紫黑色。在這些釉色的基礎上又成功地燒製出橙黃、深綠、赭色、茄紫等色彩,反映出唐代多彩陶器是在單彩陶器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