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正文 第三章 華北地區2(1/5)

作者:肖飛字數:19682更新時間:2023-10-27 05:36:17

    [聯接]校舍麵積23.43萬平方米。藏書數十萬冊。

    設基礎醫學院、臨床醫學院、護理學院、成人教育學院、研究生院及實驗動物學部。本科專業設置:醫學(臨床醫學,學製8年)、護理(護理學,學製4年)。授予博、碩士學位專業:細胞生物學、遺傳學、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寄生蟲學、放射醫學、生物醫學工程、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眼科學、耳鼻咽喉科學、生物物理學、口腔科學、神經病學、皮膚病與性病學、影像醫學、放射治療學、核醫學、康複醫學與理療學、臨床檢驗與診斷學、麻醉學、腫瘤學、急診醫學、流行病學、中西醫結合基礎科技情報、中西醫結合臨床藥物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藥理學、生藥學、藥物分析學、微生物藥學等。有基礎醫學教研室、研究室26個,教學實驗室8個。國家重點專業7個:生物學、生物化學、藥理學、內科學(心血管病、血液病)、外科學(胸心)、核醫學、藥物化學;另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3個,衛生部級重點實驗室5個。有3個博士後流動站、19個研究所、6所醫院、5所分院、1家大學出版社。

    有教師總數886人,其中教授227人,副教授481人;有中國科學院院士9人,中國工程院院士8人,國家級、部委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47人,博士生導師238人,碩士生導師478人。有110名外籍名譽和客座教授。

    中國傳媒大學:傳媒大學始建於1954年,原名北京廣播學院,2004年改為今名,致力於廣播、電視、電影、網絡、出版、報刊等傳媒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是中國信息傳播教育的最高學府,是廣播電視類專業的第一選擇,是廣播電視類院校的排頭兵。這些年來隨著中國電視事業的發展,該校的名聲與地位也一天天高漲。在新聞、傳播兩大學科,它的排名數一數二,與人大、複旦齊名,甚至還有超越之處。實際上它才是真正的“廣播電視大學”。如果不是因為中國已經有了從中央到地方的一係列“廣播電視大學”(那是成人教育性質,他們的“廣播電視”之名隻是說明他們主要通過“廣播電視”這個工具或曰載體來教學;而人家就是研究“廣播電視”,是以“廣播電視”為對象),我倒是勸它用這個做校名,這樣更加合適,當然也隻有它當之無愧。辦有《北京廣播學院學報》(現代傳播版)、《中國廣播電視年鑒》、《中國廣告作品年鑒》、《消費行為與生活形態年鑒》等專業名刊。它是培養主持人的搖籃;更確切地說,中央電視台的許多“大腕”主持人,還有很多省市電視台的“名嘴”,如趙忠祥、李詠、白岩鬆、李湘、王雪純、陳魯豫等,都畢業於這所學校。若打算成為家喻戶曉的公眾人物,甚至一夜成名,選擇它就沒錯。其校訓是:“立德、敬業、博學、競先。”它位於北京東部去通縣、天津的高速公路附近,是京城的“東大門”,隔壁乃赫赫有名的“二外”(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兩所學校的文科味道都非常濃,女生較多,美眉如雲,頗具浪漫色彩。

    [聯接]占地麵積近700畝。藏書103萬冊。

    設新聞傳播、電視、廣告、國際傳播、媒體管理、社科、影視藝術、播音主持藝術、錄音藝術、動畫、文學、信息工程、理學、計算機與軟件、繼續教育、網絡傳播等16個二級學院,新聞、傳播、電視、編輯、廣告、廣告設計、公共關係、國際傳播、國際關係、英語語言文學、外語、經濟管理、公共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法律、社科、文藝、導演表演、廣播電視文學、攝影、美術、播音、應用語言學、錄音藝術、錄音技術、動畫藝術、動畫技術、中國文學、語言文化、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廣播電視工程、科學藝術、自動化、應用數學、光電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等38個係;有64個本科專業,3個博士後流動站,12個博士點,24個碩士點,1個工程碩士點。有1個國家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傳播學)、3個部級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個部級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實驗中心。有26個研究所(中心)。擁有先進的教學公共服務體係,包括實驗教學與設備管理中心、計算中心、多媒體教室、多媒體校園網、有線電視數字傳輸網、圖書文獻信息資源網,及在國家廣播電視光纖幹線網基礎上建立的現代遠程教育網。擁有一批能滿足教學科研需要、具有傳媒特點的專業實驗中心(室)。

    現有教職工1542人,專任教師772人,教授、副教授占50%以上,還聘請100餘名客座、兼職教授。在讀學生28000餘人,其中全日製本專科生10900人,博士、碩士研究生1980人,外國留學生510人。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它是在中央團校(創建於1948年,是中國共青團組織的最高學府)基礎上於1985年成立的,是共青團中央直屬的高等院校。其思想政治教育和社會工作、管理專業等具有鮮明特色,在全國有一定地位。它是培養共青團幹部和黨政幹部的重要基地,培養社工、法律、經管和新聞專業管理人才或應用人才的重要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研究和信息交流中心。校址在寬廣、繁忙的西三環上,離北京電視台、國家圖書館、紫竹院公園都很近。位於北京、響亮的名字、另有一塊牌子叫“中央團校”(院校合一)、院長由曆任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兼任(曆任校長有馮文彬、胡耀邦、韓英、王兆國、胡錦濤、宋德福、李克強、周強等)、屬於提前單獨錄取的特殊院校等因素,使它一直被廣大考生所傾慕,要分較高(除了分數高,對政審要求也挺嚴格)。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