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正文 第六章 華北地區5(1/5)

作者:肖飛字數:21452更新時間:2023-10-27 05:36:17

    [聯接]占地麵積約900畝。館藏各類圖書文獻244萬冊(件)。

    設文學院、曆史係、政法學院、音樂學院、美術學院、外國語學院、教育科學學院、數學係、物理係、化學係、生物係、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教育技術係、初等教育學院、成人教育學院、國際文化學院等17個院係。有40個本科專業,60個碩士點,26個博士點,2個一級學科博士權點,4個博士後流動站、1個項目博士後。有1個國家基礎學科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曆史),1個教育部體育與藝術人才培養基地,1個全國省屬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6個市級重點學科,12個市級重點建設學科。另有20個研究所,16個研究中心。

    有教職工2490人,在1162名教師中有正高167人,副高469人;中科院、工程院院士5人,博士生導師75人;1人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4人為國家教育部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教師中有博士205人,碩士394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者1人,教育部跨世紀人才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1人,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4人,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資助計劃9人,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優秀骨幹教師2人。各類在校注冊生總數25622人,其中全日製本專科生9546人,研究生(包括碩士生和博士生)1095人,外國留學生364人。

    清華大學:清華是屈辱與開放、失敗與進步的共同結晶。其前身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是由美國“退還”部分“庚子賠款”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1928年更名“國立清華大學”。它曾經是我國的國學中心,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校訓,既有深厚的中國曆史傳統,同時又有濃鬱的西方色彩。昔日以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為代表的清華學者,主張中西兼容、文理滲透、古今貫通,對清華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清華是理工大學排頭兵,一座享有世界聲譽的理工學府,與北大媲美,乃“泰山北鬥”,雙子星座。其工科專業方麵教學、科研的實力之強之全,在國內高校中無出其右,工程建築、土木水利、軍事工業、計算機學、動力機械、自動控製、電工通訊等等,都是我國一流的。工商管理碩士專業堪稱國內最好。在大多數全國高校排行榜上,清華的綜合實力、研究生院、學生素質、工科大類、SCI引文等指標排名均為第一。該校24個一級學科中有17個排名全國第一。清華的校辦產業極有成就,紫光、同方等是全球聲名赫赫的品牌。該校嚴謹、緊迫的學術風氣,學生德智體全麵發展的優良精神,亦令人景仰。而朱金容基、胡錦濤、李鐵映、楊振寧、李政道、錢鍾書、朱自清、聞一多、曹禺、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鄧稼先、華羅庚、周培源、周光召、朱光亞、張朝陽等清華校友的名字,讓人簡直是如雷貫耳。每年全國高考各省市區各學科前50名學子大多慕名奔清華園而來,號稱“網羅半國英才”,自有其吸引力。

    清華校園地處北京西北郊繁盛的園林區,是在幾處清代皇家園林的遺址上發展而成的。學校周圍高等學府和名園古跡林立,園內林木俊秀,綠草青青,水光山色,景色優雅;清澈的萬泉河從腹地蜿蜒流過,勾連成一處處湖泊和小溪,滋潤著一代代清華學子高潔的誌趣和情操。水木清華、荷塘月色,環境幽靜、建築美觀,有大家風範,那也是我在京四年常去徜徉、濡染的地方。因為清華的地盤大,廣場多,空間開闊,有朋自遠方來,或老鄉聚會,我們都是“殺”進清華,好生熱鬧一把。

    [聯接]占地麵積356公頃。藏書260餘萬冊。

    設理學、建築、土木水利、機械工程、信息科學技術、人文社會科學、經濟管理、法學、美術、公共管理、應用技術、醫學等12個學院,48個係,有24個博士後流動站,104個博士點,139個碩士點,48個本科專業,6個第二學位專業。另有166個實驗室,71個研究院(所、中心)。

    有49個國家重點學科:數量經濟學、材料物理與化學、設計藝術學、材料學、計算機係統結構、模式識別與智能控製、基礎數學、材料加工工程、計算機應用技術、應用數學、工程熱物理、建築設計及其理論、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熱能工程、城市規劃與設計、原子與分子物理、結構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凝聚態物理、電機與電器、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電力係統及其自動化、水工結構工程、生物物理學、高電壓與絕緣技術、化學工程、固體力學、電工理論與新技術、核能科學與工程、流體力學、物理電子學、核燃料循環與材料、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電路與係統、核技術及應用、機械設計及理論、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環境工程、車輛工程、通信與信息係統、生物醫學工程、光學工程、信號與信息處理、管理科學與工程、精密儀器及機械、控製理論與控製工程、技術經濟及管理,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有1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0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4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還有一個以出版計算機類圖書著稱的出版社。

    有教職工約7500人,其中中科院院士25名(外籍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5名,正高級職務1100多人,副高級職務1800多人,博士生導師700人。有在校全日製學生25000多名,其中本科生14000多名,碩士生7400多名,博士生3700多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