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正文 第二十三章 中南地區3(2/5)

作者:肖飛字數:17506更新時間:2023-10-27 05:36:18

    該校在新材料、生物技術、基礎數學、精細化工、生態學水稻育種、中藥現代化技術等學科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在中國古代文學、專門史、漢語言文字學、文獻學、列寧思想等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也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武漢晚報》資深記者、我國唯一去過南極采訪的女記者範春歌就是畢業於該校。我國傑出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被高薪聘為其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其畢業生就業率始終穩定在92%左右。

    [聯接]占地1000多畝。藏書156萬冊。

    設文學、曆史文化、商學、法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生命科學、物理學與電子技術、化學與材料科學、資源與環境科學、教育、體育、外國語、成人教育等13個學院和1個直屬哲學係,並與外校聯合創辦職業技術學院、人民武裝學院、知行學院。有48個本科專業,42個碩士點,3個博士點。

    有中國語言文學、化學生物學2個國家文理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有15個省級重點學科(中國文學史、有機化學、生態學、中國古代文學、生物化學與生物分子學、基礎數學、高分子材料、世界經濟、馬克思理論與政治思想教育、材料物理與化學、應用數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遺傳學、中國古典文獻學、倫理學),15個校級重點學科。有省級重點實驗室和中試基地3個,中英聯合英語培訓中心、省古籍整理中心等研究院(所)、研究中心24個。另有22個全國性或省級學會(研究會)掛靠該校。

    有專任教學科研人員832人,其中中科院院士3人(雙聘),教授141人,副教授281人,博士生導師15人,碩士生導師210人;具有博士學位的102人,碩士學位的375人;3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入選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工程”,22人被授予國家或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47人享受國務院或省市政府津貼。全日製本科生1.2萬餘人、碩士研究生750餘人。

    湖北民族學院:其前身是1938年建立的湖北省聯中鄉村師範分校;後改為恩施七師;1949年解放後更名湖北省恩施師範學校;1977改名華中師範學院恩施分院;1978年更名恩施師範專科學校;1984年籌建鄂西大學;1989年正式命名湖北民族學院;1998年恩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並入。該校坐落在湖北、湖南、重慶交界的鄂西山區恩施市龍洞河畔,雖“天高皇帝遠”,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但依山傍水,叢林掩映,環境幽靜,氣候溫暖,倒是淡薄名利、嚴實求學的理想場所。校園的建築格調、學生的服飾習俗,也很有地方與民族風情。該校的土家族研究是其拳頭產品,已走在全國先進行列。文藝學、民族學有較強力量。被譽為“武陵山區的人才搖籃”、“武陵山區的一顆璀燦明珠”。我個人希望它恢複鄂西大學之名或改名武陵大學。

    [聯接]占地麵積1000餘畝。藏書51萬餘冊。

    有文學、理學、信息工程、化學與環境工程、醫學、財經政法、生物科學與技術、成人暨職業技術教育8個二級學院,藝術、外語、體育3個係,大學外語、大學預科2個教學部,及教育發展研究中心;還有1所擁有300張病床的二級甲等附屬醫院。有28個本科專業,3個專科專業,12個聯合招生碩士點。

    有省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1個。有省級和院級學術研究機構4個,研究所20餘個。

    在職教職工1226人,專任教師570餘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人員300餘人;博士(含在讀)13人,碩士100餘人;享受國務院津貼者4人,享受省政府津貼者8人,省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5人,省級跨世紀學科帶頭人3人;此外還有客座教授60餘人。在校研究生、本專科全日製學生8000餘人。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創建於1972年,由中國三大汽車製造基地之一的東風汽車公司參與投資並管理。坐落在漢水之濱、武當山與神龍架下的著名“汽車城”十堰市。其山水風景自然絕美。該校是中國最具汽車學科特色的高等學府。有車輛工程、控製理論與控製工程、材料加工工程、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等省級重點學科。畢業生具有大工程意識和動手能力強等優點,連續多年一次性就業率達92%以上,且是少數有進京入滬到深就業資格的高校之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