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正文 第二十五章 中南地區5(1/5)

作者:肖飛字數:18652更新時間:2023-10-27 05:36:18

    [聯接]設5個校區,占地總麵積48.6萬平方米。藏書182萬冊。

    設經濟與管理、法學、教育、人文、外國語、藝術與設計、理學、信息與機電工程、生物與化學工程、土木工程、建築與城市規劃、繼續教育(成人教育)12個學院;有9個碩士點,41個本科專業。另有紡織服裝、科技貿易技術、城建技術、鬆田、華軟軟件、市政教學等6個二級學院。

    有省級重點課程26門,市級重點課程35門,市級重點實驗室2個,市級重點學科10個,建設部重點實驗基地1個;另有教育軟件研究所、結構抗震研究中心、教育科學研究所等各類研究機構48個。

    有教職工2372人,其中中科院院士5人,正高級職稱者94人,副高級職稱者579人。全日製在校研究生157人,本科生13296人。學校還公開向海外招收留學生。

    廣州中醫藥大學:創辦於1956年,是新中國最早興建的中醫藥高等學府之一,1995年由廣州中醫學院更為現名,1997年跨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高校行列。其中醫學、中藥學是廣東省名牌專業。有中醫臨床基礎、中醫內科學(已設立“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崗位)、中醫骨傷科學、中醫婦科學4個國家重點學科;中醫內科學、中醫臨床基礎、中西醫結合基礎、中醫骨傷科學、中藥學、中醫婦科學、針灸推拿學、中醫基礎理論8個省級重點學科;中醫臨床基礎、中醫婦科學、中醫內科消化學科、中醫內科心血管學科、中醫內科腦病學科、中藥製藥學、中醫外科皮膚學科7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2004年在全國高校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中,該校中醫學排名第一,中西醫結合排名第三,中藥學排名第六。但該數據尚須查實。

    [聯接]占地1300餘畝。圖書館藏書77萬冊。

    設基礎醫學、第一臨床醫學、第二臨床醫學、第三臨床醫學(籌)、中藥、針灸推拿、經濟與管理、國際、護理、職業技術、繼續教育、人文社科、信息技術等13個學院,及體育部等教學單位;與省中醫藥局合辦的廣東省中醫藥職業學院也設於此。另有4所直屬附屬醫院、5所非直屬附屬醫院、合辦廣州中醫藥大學祈福醫院。還有教學醫院22間、實習醫院24間、中藥實習基地16個、其它實習基地2個。建成基礎醫學、中藥學、臨床教學等5個綜合性教學實驗室、臨床教學綜合實驗室。有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及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博士點15個,碩士點18個,本科專業13個,及中醫骨傷、中醫美容、針灸推拿、中藥製劑、高級護理、醫學檢驗等高等職業技術專業。建成國家工程技術中心(合作)1個、新增部省級重點實驗室(研究室、基地、中心)22個、全國中醫重點專科8個、省級中醫重點專科9個等技術平台。與學校實行統一領導管理的廣州中醫藥研究院下設10餘個研究所。國家中藥現代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現代中成藥工程研究中心、中國廣州國際中醫藥培訓中心、中國國家中醫藥考試中心、中國國際針灸考試中心廣州考點也設在該校。

    校本部現有職工1025人,其中高級職稱者數百人。各類在校生萬餘人。

    中山大學:中大是華南第一學府,中國南方文化與學術的重鎮。它由“國父”孫中山於1924年親手創辦,並親筆題寫“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校訓。時為廣東大學,1926年正式改名中山大學。魯迅、郭沫若、馮友蘭、羅常培、傅斯年、趙元任、顧頡剛、周穀城、俞平伯、陳寅恪、王亞南、王力、薑立夫、商承祚、鍾敬文等名師都曾在此任教,形成了良好的做學問之風。原中大本就是華南地區文理綜合實力最強的高校,2001年又合並有“華南第一醫學院”之稱的中山醫科大學,教學與科研的規模與水平便更上一層樓。(中山醫大前身為博濟醫學堂,成立於1866年,是我國最早設立的西醫學府;1936年發展為嶺南大學醫學院;1953年,中山大學醫學院與嶺南大學醫學院合並成立華南醫學院;1954年廣東光華醫學院並入;學校先後改名廣州醫學院、中山醫學院;1985年改名中山醫大,在醫學遺傳學、眼科學、腫瘤學、寄生蟲學、內科腎髒病學、器官移植、傳染性肝病、生物醫學工程及分子醫學等方麵科研能力與醫療技術達到國家先進水平。)其廣州主校區內樹木蔥籠,綠草如茵,古樸典雅;還在美麗的珠海市辦有分校,依山麵海,地盤廣闊,幽靜怡人。

    如今的中大已成為一所包括管理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科學、醫學、藥學的多學科綜合性大學,是中國大學中的少數“航空母艦”之一。它是教育部直屬重點院校、“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其總體規模、綜合實力居國內大學前列:總排名為前10強前後;其中理學、醫學、法學在前10位之列,文學、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在前20位之列。中大在全國第二批MBA教學評估中名列第一。另外,其國家重點級學科、重點(專業)實驗室、教學與科研人才培養基地數量,博士點、碩士點數量,正、副教授人數,博士生、碩士生導師人數,在校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人數,圖書館藏書、占地麵積、建築麵積等硬指標,也都在中國高校之林間位列前10強。其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企業管理、行政管理、邏輯學、人類學、中國近現代史、基礎數學、凝聚態物理、高分子化學與物理、人文地理學、植物學、動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內科學、神經病學、外科學、眼科學、腫瘤學、藥理學等國家級學科的地位與影響舉足輕重,還有法醫學、婦產科、衛生毒理學、旅遊管理等學科的實力與成就名列前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